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的名字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的名字

文章插图
一、凿壁偷光 , 年少励志的匡衡
西汉经学家匡衡 , 出生于郡承 , 也就是今天的兰陵 。
小时候的匡衡还是很励志的 。因他出身贫寒 , 家里太穷 , 只好在有钱的邻居家打工 , 赖此谋生 。艰苦的环境使得匡衡从小就勤奋好学 , 他白天帮工 , 干农活;晚上休息时 , 才有一点闲暇时间刻苦读书 。
那时 , 晚上照明用的是油灯 。但灯油很贵 , 匡衡用不起 , 他看见邻居家经常灯火通明 , 就想了一个办法 , 悄悄墙壁墙上凿了一个洞 , 晚上就借着这个洞透过来的灯光看书 。
就这样年复一年 , 小匡衡竟通读了诸如《诗经》、《孝经》之类的明经书目 , 成了后来学富五车的经学大师 。
这就是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 。
由于匡衡对《诗经》有透彻的见解 , 能让所听的人茅塞顿开 , 心情愉悦 。时间一长 , 人们便争相传诵 , 匡衡的名声于是越来越响 , 得到很多好评:"即说诗 , 匡衡来 , 匡说诗 , 解人颐 。"
因为匡衡的好名声 , 在"六经"考试中获益匪浅 , 他曾参加九次考试 , 成绩不怎么好 , 只中了丙科 , 仅补授"文学卒史"最低等的职务 。
幸运的是 , 崇尚儒学治国的汉元帝刘奭也十分看中精通经学的匡衡 , 便破例迁任他为博士 , 改授权力很大的加官"给事中"之职 。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的名字

文章插图
二、入仕变质 , 沦为弄臣和巨贪的匡衡
匡衡步入仕途后 , 在汉元帝的欣赏下 , 他抓住善于讲解《诗经》等经学这一特长 , 得以稳步前进 。
就在当上"给事中"那年 , 根据京都长安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害这一自然现象 , 匡衡便引用《诗经》上的话迎合上意呈奏谏书 , 向汉元帝建言当下宜"减宫室之度 , 省靡丽之饰……任温良之人 , 退刻薄之吏…… 。"
意思是如今天灾对国家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 宫室用度要节俭 , 不能再奢华粉饰;当下可借此时机大力推行礼让仁和的道德风尚 , 重用德才兼备的贤良 , 辞退尖酸刻薄的污吏 。
那时的匡衡还是很不错的 , 朴实、正直 。他的谏议一下得到汉元帝的赞赏 , 认为他是很有才学的能人 , 便高看一眼 , 厚爱一层 , 即提升匡衡为光禄大夫 , 兼任太子太傅 , 也就是给太子当老师 。
在汉元帝的重用下 , 匡衡每每上朝 , 便在朝堂上积极发言 , 与大臣们纵论政务 。
因他的建解有独到之处 , 总能以《诗经》上所讲的道理为依据 , 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 显出"引经据典 , 言合法义"的答对水平 , 得到一致看好 。
凿壁偷光的故事简介 凿壁偷光的历史人物的名字

文章插图
那时 , 正是"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的西汉中期 , 匡衡的见言恰好切合了时代的需要 。匡衡便平步青云 , 如愿得以高升 。
不久 , 汉元帝又晋升他为御史大夫 。丞相韦玄成在公元前36年病故后 , 又被汉元帝授予他代行丞相之职 , 封为乐安侯 , 直接辅佐他统揽朝政 。
就这样 , 匡衡从一介寒士 , 不到20年的打拼 , 便官居宰辅 , 位极人臣 。也算烧了高香 , 是励志人物中的成功典型 。
若匡衡能"不忘切心 , 牢记使命" , 将是大汉之福 , 他也会在励志的大道上更加耀眼 , 取得更加闪光的成就 , 让人们深深感念和铭记 。
遗憾的是 , 入仕后的匡衡 , 随着职务的升迁 , 在迎合上意中渐渐变质 , 最终沦为一代弄臣和巨贪 , 可悲可叹!
匡衡代行丞相之职后 , 便与中书令宦官石显常常勾结在一起 , 看谁不顺眼就联手整治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