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杜丽娘身上是觉醒了的生命和青春的显现
汤显祖在题词中还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乎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这句话的流传程度之广不用我们在此赘述 。
02
《牡丹亭》集中国“离魂文学”之大成,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牡丹亭》在那样的时代能将杜丽娘这一人物刻画得如此深入人心,足以见得人们心中对生命之美和自然情感需求的理解,具有无可辩驳的合情合理性,这其实就是人文关怀理念入心 。
“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和自由的精神,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 。”
人文关怀历来都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主题,它是“善”的终极价值体现,并且与历史理性一起筑起文学真、善、美的价值体系 。
文章插图
杜丽娘与春香《惊梦》一折
杜丽娘听完老师授课,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走出闺房,来到她在太守衙门住了三年却从没去过的后花园 。
与常人一样,见到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爱上这满园美景,她说:“我生于宦族,长在名门,年已及笄,不得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耳 。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惊梦》)
作品中借杜丽娘的形象否定的是陈腐的封建礼教和僵化伦理道德,向往的则是“天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的“理(礼)生于情”的“天道” 。
生命的激情是关押不住的,后花园的游春唤醒了杜丽娘的青春意识和做人的情感需求: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惊梦·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文章插图
后花园的游春唤醒了杜丽娘的青春意识和做人的情感需求
在原作中,杜丽娘花容月貌,青春年少,却要被父亲杜宝封闭在巴掌大的房间里,各种规矩约束着行为,来官衙的后花园都不许涉足,白日打盹儿和衣裙上绣了两只小鸟都会被母亲呵责,担心违反了妇德 。
家塾教师陈最良是她能看见的除父母和婢女外的外人,却也是个陈腐的老学究,杜丽娘天性“一生儿爱好是天然”,被关在春光之外她只能“平白地为春伤”(《肃苑》) 。
文章插图
《游园惊梦》之后,杜丽娘用全部生命来追求爱情和幸福,幸得得偿所愿
剧中的杜丽娘梦见书生柳梦梅,在梦中缔结欢好,醒后魂牵梦绕,忧思成疾,恨恨而死,葬于花园梅树之下,后来岭南书生柳梦梅路经南安,寓于梅花观,偶然捡到了杜丽娘生前的自画像,心生爱慕之情 。杜丽娘感念其诚,到梦中与之相会,并私定终身 。
柳梦梅在石道姑帮助下发棺取尸,令杜丽娘得以重生,遂成夫妇,往告杜宝夫妻 。
后面的情节就很令人生出感慨:杜宝不相信女儿能够得以复生,反而诬告柳梦梅是盗墓贼,对柳梦梅严刑拷打,后来由皇上主持廷辩,杜宝就算是理屈词穷之际,也依然坚持不认可这种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所谓的自己做主的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