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是什么意思?

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湘月”,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的一个名叫念奴的歌伎 。
《念奴娇》词,其定格为上片十句,句脚字九仄声一平声,下片十句,句脚字八仄声二平声 。句脚学主要采用仄声字,构成一种拗怒的情调,所表达的情感便显得激越凄壮 。即使作者选择艳情为题材,写出来也别是一番声情 。
如宋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读起来没有通常婉约词的缠绵悱恻与低徊哀怨,而显得声情激壮 。此调的用韵,以仄声韵为定格 。仄声韵中,又有上、去与入声的分别 。
上、去声韵宜于表达清幽峭拔之情 。入声韵宜于表达豪壮的感情 。后世词人作《念奴娇》,大多喜用入声韵 。究其原因,在于入声韵有助于强有力地表达激越矫健的思想感情 。

“念奴娇”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相关诗文: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宋代 辛弃疾
原文: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 。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 。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 。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 。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译文:
野棠花儿飘落,匆匆又过了清明时节 。东风欺凌着路上的行客,竟把我的短梦惊醒 。一阵凉气吹来,向我的孤枕袭来,我感到丝丝寒意 。在那弯曲的河岸边,我曾与佳人举杯一起饮酒 。在垂柳下,我曾在此地与佳人离别 。如今人去楼空,只有往日的燕子还栖息在这里,那时的欢乐,只有它能作见证 。
听说在繁华街道的东面,行人曾在帘下见过她的美足 。旧日的情事如东流的春江,一去不回,新的遗憾又像云山一样一层层添来 。假如有那么一天,我们在酒宴上再相遇合,她将会像镜里的鲜花,令我无法去折 。她会惊讶我又白了头发 。
【“念奴娇”是什么意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