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病毒是什么?

伊波拉病毒即埃博拉病毒,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 。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金)(旧称扎伊尔)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能引起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传染病病毒,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 。
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 。死亡率在50%至90%之间,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发性器官衰竭 。

伊波拉病毒是什么?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埃博拉病毒的结构:
埃博拉病毒(EBoV)属丝状病毒科,长度为970纳米,呈长丝状体,单股负链RNA病毒,有18959个碱基,分子量为4.17×10? 。
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大约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一般长(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 。
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长的纤突,纯病毒粒子由一个螺旋形核糖核壳复合体构成,含负链线性RNA分子和4个毒粒结构蛋白 。较长的奇形怪状的病毒粒子相关结构可呈分枝状或盘绕状,长达10微米 。
来自刚果(金)、象牙海岸和苏丹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埃博拉病毒
【伊波拉病毒是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