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中国人爱吃的它,为什么从餐桌上消失了?( 二 )


或许是跟双汇杠上了 , 双汇降 , 春都也降 。 到最后 , 春都的火腿肠含肉量从70%降低到15%左右 , 成本几乎降了一半 , 以至于当时春都生产的火腿肠被戏称为“面棍” 。
虽然双方都在降价 , 但早在价格战之前 , 春都就已经因为盲目多元化 , 大伤元气 。 之后 , 为了战败双汇 , 春都在降成本上 , 几乎是ALL IN 。
双汇却不然 , 降价仅针对部分产品 , 消费者能在货架上买到的 , 还是高含肉量的火腿肠 。
一边能吃到肉 , 一边连肉味都没有 , 孰胜孰败一目了然 。
1998年 , 春都市场占有率跌到了14.7% , 而双汇市占率则超过40% 。 同年 , 双汇上市 , 当年营收20亿元 。 到了2016年 , 双汇的市占率达到63% 。
价格战之后 , 火腿肠品类的王座让位双汇 。 此后几十年 , 以双汇称王 , 金锣、雨润、江泉、美好、唐人神随后的格局长期存在 。

市场|中国人爱吃的它,为什么从餐桌上消失了?
文章图片

看起来 , 双汇赢了 。 但实际上 , 双汇最大的对手 , 并非春都 , 而是火腿肠本身 。
靠火腿肠起家的双汇 , 正在摆脱自己是一个“火腿肠公司”的形象 。 2001年火腿肠销售收入占其营收的79.7% , 而在2019年这个比例已经下滑到了26.81% 。
双汇给自己明确的下一个方向是 , 低温肉制品 。
火腿肠属于高温肉制品 , 保质期较长 , 但高强度加热会使蛋白质过度变性 , 营养损失 , 往往产生一种“罐头食品”的味道 。
随着人们对健康、营养要求的提高 , 低温肉制品如“熏煮火腿”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 也是当下双汇等火腿肠企业的主要方向之一 。
但低温肉制品的发展 , 并不容易 。 一方面是生产成本更高 , 储存时间却更短;另一方面 , 发展低温肉制品 , 就相当于打自己的“火腿肠” , 转型艰难 。
2008年 , 低温肉制品超过了58亿元 , 但到了2019年才增至89亿元 。 而高温肉制品则从2008年的88亿元增至2019年的162亿元 。
双汇赢了对手 , 但显然未必能赢得了自己 , 这或许也是它目前最大的尴尬 。
为何大家不爱火腿肠了?价格战的兴起 , 或许是这种宿命的信号之一 。
【市场|中国人爱吃的它,为什么从餐桌上消失了?】但“厮杀”之下 , 火腿肠失去肉味 , 口感下降 , 让人们已经不再能感受到吃肉的满足 。
许多80后、90后在童年吃到的火腿肠 , 更多是淀粉肠 , 而非肉肠 。 大概只有在那时候的烧烤摊上 , 才能散发独有的滋味 , 成为一代人的回忆 。

市场|中国人爱吃的它,为什么从餐桌上消失了?
文章图片

口味下降了 , 食品安全问题也一直限制着火腿肠的发展 。
据《中国食品》在2001年的一场不完全统计调查 , 许多消费者反映 , 火腿肠产品中发现有异物、有异味、出油、胀袋等现象 , 引起强烈的反感 。
到了2011年 , 河南瘦肉精案件爆发 , 双汇被爆出使用有毒猪肉 。 同年 , 18岁的游泳运动员宁泽涛兴奋剂检测结果呈阳性 , 被禁赛一年 , 原因就是误食了含有瘦肉精的火腿肠 。
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 , 使火腿肠被冠上“垃圾食品”的头衔 , 渐渐远离人们的“菜单” 。
在食物丰富、美食到处都是的当下 , 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 火腿肠成了可有可无的“零食” 。
年轻人似乎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或者场景 , 主动选择火腿肠 。 这或许就是火腿肠势必走向衰落的原因 。
火腿肠不再“火”了 , 但没关系 , 总有食客怀念面棍儿的味道 , 也不会在吃泡面时抛弃这个好搭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