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山营镇|为冬奥服务的村民们 头一回种起了意大利香菜

每天凌晨4点半,延庆区张山营镇的“秀平小吃店”,暖黄色的灯会被老板娘孙秀平按时点亮。她做的早餐,好吃又便宜,顾客多是附近冬奥场馆的建筑工人。生意是好,挣钱不多,这么多年,孙秀平没忍心涨过一分钱,大家都不容易。
辛家堡村,村民郭乐琴参与了一个志愿服务队,包饺子,捏粽子,每逢重要的节假日,忙碌的冬奥场馆建设者们总能尝到郭乐琴和乡亲们的好手艺。海坨山很冷,饺子热乎,粽子香甜。
北京大兴,池学礼天天在村子里蔬菜基地转悠,查看蔬菜长势,意大利香菜、莳萝、欧当归、车窝草……他种了几十年菜,这些洋菜却很多从没听说过,所有的“小众”蔬菜,将在冬奥期间端上各国运动员的餐桌。
万众瞩目的2022年冬奥,有人在默默地关心粮食与蔬菜,北京的广袤乡村,撑起了冰雪运动后热腾腾的烟火气。

张山营镇|为冬奥服务的村民们 头一回种起了意大利香菜
文章插图
12月13日,基地里为冬奥保供的蔬菜长势良好。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巍 摄
我为冬奥工人做早餐
早点铺子是名副其实的“勤行”,孙秀平每天的工作,从凌晨4点半开始。和面、切菜、拌馅儿、蒸豆腐、熬卤汁……天一亮,店里将迎来一批又一批的食客,有新面孔,也有熟客。
“两碗米粥、两个馅儿饼、两个茶鸡蛋,一碗老豆腐。”
“一共12块钱。老豆腐没剩多少,这点儿都给您吧,就不收您钱了。”
早上7点多,延庆区张山营镇的“秀平小吃店”迎来了一天人气最火爆的时候。

张山营镇|为冬奥服务的村民们 头一回种起了意大利香菜
文章插图
12月17日,秀平小吃店里迎来客流高峰期。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颖 摄
孙秀平是延庆区张山营镇水峪村的村民,和丈夫结婚后便经营起了这家小餐馆。火烧1元一个、油饼2元一个、老豆腐3块钱满满一大碗,东西好吃,价格不贵,13年了,孙秀平的店里一直红红火火。
冬奥申办成功后,除了住在附近的村民,她的小店里多了很多头戴安全帽、穿着朴素的务工人员,他们有的参与冬奥场馆建设,有的是在冬奥配套的安置房项目工作。对于这些异乡客,孙秀平总是格外热情。“冬奥开到了我们家门口,人家大老远来为奥运会辛苦,也得让人家感受到咱们北京延庆人的热情。”
除了老板娘孙秀平,店里还有4位服务员,也都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乡村女性,为了生计在孙秀平店里打工,她们大都已经在店里干了四五年的时间,连同孙秀平在内,刚好“五朵金花”。
50岁的柯姐和孙秀平一样,每天早上4点半到店,和面、裹馅儿、烙馅儿饼,“手艺都是跟着老板娘学的。”忙过早饭的高峰,9点左右,柯姐就要开始和姐妹们一起张罗中午的大锅菜。在选择张山营镇安家时,她也没想到能赶上北京举办冬奥,而且距离自己打工的小店竟这样近。冬奥申办成功后,店里红火的场景柯姐看在眼里。“尤其夏天施工旺季那会儿,店里一批又一批的客人,都是建筑工人。我们店价格便宜,早饭几块钱,午饭也就十几块钱就能吃得饱饱的。好几年了,老板娘都没忍心涨过价。工人挣得都是辛苦钱,看着他们两三口就把一个馅儿饼吃没了,我心里就有成就感,尤其有的师傅临走的时候会冲我摆摆手,说句馅儿饼真好吃,心里还挺热乎的。”
村民服务队上山包饺子
“李姐,您这皮儿得擀得再大点儿啊!”50岁的郭乐琴家住张山营镇辛家堡村,也是延庆区张山营镇情润海坨巾帼志愿服务队队员。
今年2月份,海坨山的风呼啸着吹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延庆冬奥村及山地新闻中心项目部食堂里,郭乐琴和服务队的队员们一起上山给留京过年的冬奥建设者包饺子。天渐渐黑了下来,工友们陆续赶到食堂。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出锅了,香气顺着打饭的窗口冒了出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