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舒翰|潼关肉夹馍上热搜!一文读懂潼关两千年战争史

近日,潼关因“肉夹馍”再度上了热搜,有点出人意料。自汉代建城以来,潼关始终以坚城、关中门户等为代名词,主打金戈铁马的战争范儿;抑或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的格调,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在边塞或怀古诗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今因肉夹馍而意外收获关注,着实有一种世事变幻无常的奇幻感。
潼关,到底为什么重要?在这里,又发生过哪些传奇战役?

哥舒翰|潼关肉夹馍上热搜!一文读懂潼关两千年战争史
文章插图
陕西潼关 谢阁兰摄
打不过去就绕道?曹操模式难复刻
潼关作为一个正式的城池,出现于东汉安帝永初三年(109年),已有1913年历史。建城之后,隋唐宋等朝代略有挪移,但范围不过数里,基本上就在黄河与塬之间,主城几乎可视为没有动过。不移动,意味着地理位置重要。潼关临山带河,易守难攻,自出现之日起,因其控制了东西向的大路,成为事关长安乃至整个关中地区安全的关键之城,“门户”之称当之无愧。
潼关建城后爆发的第一场大战,就是《三国演义》中浓墨重彩描写的曹操“割须弃袍”之战。然而,真实的潼关大战,曹操根本没有这么尴尬,也没有执着于潼关这一条入关之路。

哥舒翰|潼关肉夹馍上热搜!一文读懂潼关两千年战争史
文章插图
《三国演义》连环画中描绘曹操割须弃袍的画面
从东面进攻关中,其实可以绕过潼关,选择其他方向。曹操一边以重兵与马超、韩遂相持,一边派徐晃、朱灵率部分兵力乘虚从蒲阪津渡过黄河,杀入关中,出现在马超、韩遂的侧翼,马、韩联军就此崩溃退走。
蒲阪津在今山西永济市,后世史书也称其为蒲津渡,在潼关北边几十公里,是由山西进入关中的重要渡口,与潼关附近的风陵渡口、陕西韩城附近的龙门渡口,并称为入关的三大渡口。曹操从蒲阪津入关,就是不拘泥于所谓咽喉要道、门户锁钥式军事规律的典型胜利。
打不过去就绕道,似乎是破解潼关的妙招。但是曹操开创的这一典型模式,后世并没有沿用。其原因是什么呢?
军事上也讲究经济原理。从潼关进攻关中,距离最近,付出的成本也最低。绕道进关中,一来距离远,二来容易被潼关的守军切断后路。即使是曹操本人,选择从蒲津渡偷袭,也没有放弃正面强攻潼关。因此,潼关仍然是进入关中地区的必由之路。
事实也证明,曹操的成功,并不容易复制。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率重兵20余万进攻关中的西魏,他不信入关必走潼关的邪,兵分北、中、南三路,北路走徐晃当年入关的蒲津渡,中路走潼关,南路绕道关中南面的商洛山区,企图复刻曹操的成功,多路并进、全线突破。
但现实很快给高欢上了一课。
进攻蒲津渡的是主力军,在潼关未破之前,高欢面对滔滔黄河,不敢贸然入关,怕被断了后路,所以只造了三座浮桥,等潼关一路取得实质性胜利后再进兵。南面进入商洛山区的部队,则陷入艰苦的攻坚作战与长途跋涉,行军太慢。
反而是只有一万多兵力、攻打潼关的中路军,很快突破了潼关天险。中路军主将窦泰给高欢送信,一入潼关一马平川,等着攻克长安的好信儿吧!接到喜报,高欢正准备从蒲津渡过河,与窦泰会合,不料此时西魏丞相宇文泰集中优势兵力,在潼关附近的小关消灭了窦泰军队,高欢闻信大惊,赶紧命令其他两路大军迅速后撤,进攻彻底失败。
这就是南北朝时期很著名的小关之战,这场战争让倾向汉化的西魏-北周帝国转危为安,进而把五胡十六国以来的汉化成果巩固、延续下来,最终造就了周、隋大帝国,使汉文明再次辉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