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歪释曲解法?


什么是歪释曲解法?

文章插图
歪解能造成幽默 。所谓歪解,就是歪曲、荒诞的解释 。一本正经地从事实出发,从科学出发,从常理出发,那就找不到幽默 。只有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态度,随心所欲地对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自在的解释,把两个看似毫不沾边的东西捏在一起,这样才能造成一种不和谐、不合情理,却出人意料的效果 。在这种因果关系的错位与情感和逻辑的矛盾之中,幽默的效果也就出来了 。下面再举一些具体方法和例子 。
1.引申发挥
有时,歪解从某一角度看,可以显得若有其事,几乎可以自圆其说 。歪解变成正解,自然没有多少幽默可言,但是,荒谬在这里仍然存在,只是人们没有发现,如果再把这一句歪解来一个“举一反三,引申发挥”,荒谬得以突现,歪解的幽默效果也就放大了 。
看一则幽默小故事:
懒汉到朋友家做客 。早晨,朋友替他叠被,懒汉说:“反正晚上要睡,现在何必去叠?”饭后 。朋友忙着洗碗,懒汉说:“反正下顿要吃,现在何必去洗!”晚上,朋友劝他洗澡,懒汉又说:“反正还是要脏,现在何必去洗!”
第二天,吃饭的时候,朋友只顾自己,不理懒汉,懒汉问:“我的饭呢?’'朋友说:“反正吃了要饿,你又何必去吃?”睡觉时,朋友同样只管自己,懒汉又问:“我睡哪儿?”朋友说:“反正迟早要醒,你又何必要睡?”懒汉急了,叫道:“不吃,不睡,不是要我死吗?”朋友答道:“是啊,反正总是要死,你又何必活着?”
懒汉运用歪解的手法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这种逻辑有着巨大的荒谬性 。而朋友第二天以其人之道,来了一个举一反三,引申发挥,马上就使懒汉陷入一个尴尬境地 。不由得人们会心而笑 。
歪解确有一种幽默效果,但有时可能过于含蓄而使人未能体会其中幽默的机锋,这就需要我们引申发挥,把它的幽默效果放大 。
2.故作天真
“妈妈,人真的是从猴子变来的吗?”
“是的 。”
“哦,怪不得我看见动物园的猴子越来越少了 。”
“妈妈,是谁生下我的?”
“是我,我的宝贝 。”
“我知道准是你,如果是爸爸生的我,那我就会有胡子了 。”
“王刚,你听课时为什么老是把一只耳朵捂住?”
“老师,你不是说,我听课时总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吗?”
有时孩子出于天真,有时是故意,最善于用歪解来制造幽默 。当然,这幽默二字是我们加封的,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但是,孩子们那种表达幽默的能力和方式,却对我们大有启发 。事实上,不少大人的幽默,在很大程度上是“故作天真 。”
3.偷换概念
威尔逊任新泽西州州长时,一天接到电话 。说新泽西州的一位议员,即他的一位好友刚刚去世,威尔逊深感震惊和悲痛 。几分钟后,他又接到新泽西州的一位政客的电话 。
“州长,”那人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
“好吧,”威尔逊对那人迫不及待的态度感到恶心,他慢慢吞吞地回答说:“如果殡仪馆同意的话,我本人是完全同意的 。”
威尔逊用的正是歪解的方法,他暗中转换了对方话题中希望得到的“位置”的概念,对方原来觊觎的是议员的席位,而威尔逊故意临时置换为已去世的议员在殡仪馆所躺的位置,从而在幽默中表达了对对方的反感和讽刺 。
偷换概念是歪解的一种方法 。所谓偷换概念,是指将对方说的话的原意,以另外一种概念来解释 。
4.曲用谲辞
所谓曲用,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借用基本定型的语言材料如词、语、句、篇等,赋予它以全新的甚至与本义相反的意义,实际上,曲用也就是歪曲地引用;但引用在引述原文时不改变原义,曲用改变原义 。正是这种改变之中,让听者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继而发出会心的微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