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柚”来了 咋吃好?

露浴梧楸白 , 霜催橘柚黄 。 秋末冬初 , 口感酸甜、果肉多汁的柚子是很受欢迎的应季水果 。 柚子可口 , 吃起来也颇有学问 。 坊间有关吃柚子的攻略心得有很多 , 哪些才是正解?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
柚子味美 营养也不少
柚子原产东南亚 , 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栽培史 。 因为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 , 所以其产地大都集中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浙江等南方地区 。
柚子是个大家族 , 市面上常见的有琯溪蜜柚、沙田柚、三红蜜柚、金丝柚等 , 样貌口感各有特色 。 除此之外 , 还有一种外表滚圆讨喜的葡萄柚 , 其实是柚子与橙子天然杂交后代 , 也叫西柚或胡柚 , 和葡萄并没有关系 。
柚子是公认的具有食疗功效的水果 。 《本草纲目》记载:柚子味甘酸、性寒 , 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 。 另一本医学古籍《日华子本草》还认为柚子有帮助消化、解酒除口气的神奇本领 。
现代医药学研究发现 , 柚子肉含大量的甙类物质 , 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和丰富的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元素 。 除此之外 , 还含有类黄酮物质 , 有较强的抗氧化性 , 能够清除机体的自由基物质和超氧化物的物质 , 有一定抗衰老作用 。
权威资料证实 , 柚子的血糖生成指数(一种衡量食物在体内升高血糖程度的指标)为25 , 加之其含糖量也只有15%左右 , 所以柚子比较适合糖尿病病人食用 。
柚子虽好 , 食用还是要酌情适量 。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阮光锋接受《中国消费者报》时说 , 虽然柚子升糖指数较低 , 但其中的糖分还是比较多的 , 吃多了容易长胖 。 一般来说 , 最好饭后食用(如午饭后 , 间隔一段时间更好) , 每天不要超过四分之一个 。
冬季天凉 , 有些偏好柚子味道的美食达人喜欢用蒸或煮的方式料理柚子肉 , 也是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
传言很多 哪些真哪些假
“吃完药再吃柚子可能会猝死 。 ”和柚子有关的传言里 , 最惊悚的应该就数这一条了 。
阮光锋提醒消费者 , 这样的说法虽然略显夸张 , 但并非毫无根据 。 有研究发现 , 柚子中的呋喃香豆素、柚皮素、佛手柑素等成分 , 会影响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 从而改变药效 。
资料显示 , 与柚子同服会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多达85种 , 其中多数是常用药 。 有些情况下 , 会减少药物排出 , 从而增加药效;而有时则会干扰药物转运 , 从而降低药效 。 无论增加还是降低药效 , 都不是好事 。
阮光锋说 , 血药浓度太高 , 会使患者更容易受到药物毒副作用的威胁 。 比如他汀类药物 , 最明显的毒副作用就是引起横纹肌溶解 。 即使病人按正常剂量服药 , 但如果同时又吃了柚子或喝了柚子汁 , 结果就等于过量服药 , 很可能引起中毒 。
药物和柚子同食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 与吃的量有很大关系 , 并不是说吃一点就会导致猝死 。 从安全角度考虑 , 建议平时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过敏药物、镇静催眠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时 , 尽量不吃柚子 。
阮光锋强调 , 除了这条特别提醒之外 , 对坊间有关柚子的其他传言不必纠结 。
谣言一:柚子分公母 , 公柚酸母柚甜 。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柚子底部有小圆圈 , 用手在小圆圈上按压一下 , 弹性好的是母柚子;如果按下去出现凹陷现象甚至向外凸出 , 就是公柚子 。
辟谣:柚子根本不分公母 。 所谓分公母的小圆圈 , 其实是柚子果蒂或谢花后留下来的疤痕 , 与柚子好不好、甜不甜没有直接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