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材料|这项研究开拓了纳米科学的新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项目“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
这项研究开拓了纳米科学的新方向(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巡礼(下))
介孔材料|这项研究开拓了纳米科学的新方向
文章图片
赵东元指导学生实验 。复旦大学供图
有这样一种神奇的材料,被应用在5G手机的电路板中,能让5G手机的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在催化领域,它能把重质的原油转化成汽柴油;它还可以用来制造新能源电池,做精细化工的药物中间体催化剂、吸附污水中的杂质……这就是介孔材料,是一种孔径在2至50纳米之间的多孔材料 。
日前,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赵东元领衔,李伟、邓勇辉、张凡等团队成员完成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作为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最高奖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备受瞩目 。采访人员日前走近“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团队,从“微观层面、纳米尺度”上感受我国自主创新的律动 。
神奇的介孔材料,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有个词叫作“无孔不入”,大多数人对“孔材料”也不陌生 。比如,自然界中的棉花、蜂巢,我们经常用到的干燥剂、活性炭等,都是“孔材料” 。而介孔材料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崭新的材料体系,它具有规则排列、大小可调的孔道结构,高比表面积和大吸附容量等特点,在大分子催化、吸附与分离、纳米组装及生物化学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孔材料的创造离不开化学,离不开分子自组装,这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 。“比如人体的核酸、细胞膜,都是通过一些分子‘组装’起来的,构成了万物的基础 。”赵东元认为,“介孔材料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神奇的作用,是因为在这个尺度上,它具有更大的孔径和更快的传质速率,材料能够产生特殊的纳米效应 。因为它们有孔,在这样的孔里面我们就可以干很多事情 。”
在2001年以前,整个介孔材料都局限于无机材料,缺点是脆性大、密度高、不易加工、不可降解等 。当时,做了多年无机介孔材料研究的赵东元突发奇想:能不能创造出一种有机的高分子材料来呢?
“我们学习了自然界的自组装现象,在这个基础上做了氧化硅这样一些无机化合物的介孔材料 。但是,材料的另一重要组成是高分子和碳,这些材料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只有打开这扇门,才能让介孔材料延伸出更多可能 。”赵东元说 。
“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原创性提出了有机—有机自组装思想,创制了有序功能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揭示了介孔独特的物质输运和界面反应规律;实现了介孔碳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推广应用于催化、储能等领域 。国际学术界评价:这项研究开拓了纳米科学的新方向,是“里程碑式”的重要进展 。
做出“无中生有”的材料绝非易事,团队苦战多年终有所获
为了攻克这一难题,赵东元组建起科研团队 。然而,想做出“无中生有”的材料绝非易事 。前几年,项目进展缓慢,少有成果产出 。赵东元回忆:“我们率先提出有机高分子‘自组装’这样一个全新的思想,合成介孔电木(酚醛树脂,一种非常‘古老’的高分子材料),但是整个合成过程非常复杂,就像在一个‘黑箱子’里乱撞 。”团队成员孟岩的博士论文里清楚地记录着:“起初,实验怎么也做不出介孔,做出的全都是抱团的纳米粒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