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凤贡面|大运河岸边百年美食:故城龙凤贡面传承人“抻”出致富路

中新社衡水11月10日电 题:大运河岸边百年美食:故城龙凤贡面传承人“抻”出致富路
作者 崔志平 王鹏
年近六旬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城龙凤贡面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刁建民,在大运河流经地河北省故城县郑口镇有一家占地12亩的健民龙凤贡面厂。说起现在的生活,刁建民笑言,他做贡面30余年,生活越来越好,是贡面让自己“抻”出了致富路。
故城县与山东省德州市毗邻,在古运河西岸,属平原。京杭大运河纵贯故城县境的长度超过了75公里。龙凤贡面是故城县特产,主要产地在故城镇,制作起源于明朝,为故城镇齐氏始创,迄今已有500年的生产历史。
据介绍,故城贡面有两种,一种为圆条空心,因匀净细长状似龙须并曾作为宫廷贡品而得名“龙须贡面”;一种扁条平直,细薄如纸,称“凤尾面”,二者合一便被称为“龙凤贡面”。
据故城县志记载,制作龙凤贡面最有名的是故城西南镇齐纪修所开的“齐福源”挂面坊,在故城挂面业小有名气后,被客商从运河输入京城,很快进入宫廷,成为御用食品。从此龙凤贡面身价倍增,饮誉四方。
“开始以为做贡面和普通的面条一样简单,可真做起来,麻烦程度是我没想到的。做贡面不但时间长,而且对天气的要求还十分严格。最难熬的就是冬天,无论天气多冷,即便是冰天雪地也要用凉水和面。”刁建民说。
刁建民介绍,做贡面首先用面粉、蛋清、盐、水按比例调和,把和好的面放在盆中醒好,然后做大条,在面板上将面用刀切成条并均匀刷芝麻油,上劲放入盆中。之后盘小条,在面板上向大盆内搓条。随之,将小条挂在竹扦上,进行抻面,也叫桄纤。再把抻好的面连同竹纤,一同放入面槽中醒面。最后,在车间里的面架上将面制作成细条后自然干燥,切成小段,过秤、分装。
刁建民说,龙凤贡面从和面到成品要经过和面、做条、醒面、盘条等20多道传统工艺,除和面外全部为纯手工制作,制面师傅每天凌晨3点开始和面,直到中午11点左右才能进入最后一道抻面工序。
“之所以这么辛苦,是为了能让面条在白天进入晾晒环节,这样才能有空如竹的美名。晾晒要12个小时,贡面不能风干、烘干,要自然晾干,是因为面在晾晒的过程中,由外向内干,中间产生了空隙,就是空心的。”刁建民说。
从青葱少年,到如今年过半百,刁建民一直在和面打交道。2008年6月,刁建民被河北省文化厅评定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凤贡面手工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刁建民说,他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让故城运河的舌尖美食流传得更远,把龙凤贡面做到国际上去,让全世界都知道故城的龙凤贡面。
如今,健民龙凤贡面厂每天能生产贡面500千克左右,年销售额200余万元人民币。因除和面外其他工序都是纯手工制作,生产的贡面经常是供不应求。
【 龙凤贡面|大运河岸边百年美食:故城龙凤贡面传承人“抻”出致富路】据故城县官方介绍,目前,故城县有大大小小十几家规模不等的贡面制作作坊,平均年收入50万元人民币,带动当地100余人走上致富路。(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