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

胰岛素是随着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来到我们身边的,但是胰岛素并不只是和糖尿病关联在一起,一个健康的人也需要注意自己的血糖和胰岛素分泌情况 。当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激增,从而成为各个医院内分泌科室的常见疾病时,人们对胰岛素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
那么胰岛素是怎么来到中国,并应用于糖尿病的呢!我们来回顾一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总人数约为1.298亿 。虽然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不论是消除糖尿病对于血管的侵害,还是保证日常的体能,胰岛素都不可替代,但根据2019年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第九版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我国仅有2%左右的病人使用胰岛素类药物控制血糖 。
自1921年加拿大医生班廷提取出胰岛素,次年用于临床,1923年便在协和医院将胰岛素首次用于治疗中国的病患,但胰岛素广泛在中国应用,乃至糖尿病得到规范的治疗,却是一部漫长的历史——今年是胰岛素发现100周年,在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这段跌宕起伏的过往值得被更多人看到 。

胰岛素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
文章插图
人工合成胰岛素到胰岛素类似物
当大庆的工人接受精细调控时 ,胰岛素的研发也没有停下脚步 。几乎同时,人工合成胰岛素在中国做临床试验,开始引入中国 。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西方制药公司陆续进驻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大范围铺开,胰岛素缺乏的问题得到解决 。
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工厂生产线
但人工合成胰岛素有个起效慢的问题,所以那时候医生之间讨论病人的病情,总会纠缠在病人餐后血糖控制不好,把餐前的胰岛素提前多久合适的问题上 。宋莉莎记得,因为起效慢,为了控制餐后血糖,往往不让老人喝粥,但老人肠胃普遍不好,不让喝粥也不实际 。
真正将这些问题解决的,是胰岛素类似物的发明和引入 。胰岛素类似物是对人胰岛素肽链上的氨基酸移位、替代、重组,从而改变胰岛素的理化性质,最终得到具有较传统人胰岛素更适合人体生理性分泌曲线的胰岛素类似物制剂 。目前已经应用于临床的胰岛素类似物有短效胰岛素类似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以及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一个制药公司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将人胰岛素中的两个氨基酸互换,导致分子间的结合度变松,更容易松解,人体吸收起来也就更快 。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胰岛素类似物推向全国,为以胰岛素为基础,规范治疗糖尿病打下基础 。
胰岛素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

文章插图
胰岛素:如今的普及之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糖尿病领域出现了更多创新治疗手段,如SGLT-2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条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但是时至今日,胰岛素仍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 。回望一百年前,胰岛素的出现改变了糖尿病患者的命运,如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越来越多,也在改善他们的生活,进而让他们收获尊严 。
【胰岛素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它可以促进糖原、脂肪以及蛋白质的合成 。如果人体出现了胰岛素抵抗,那么只能靠外源性的胰岛素来补偿人体所需本身可以分泌的胰岛素 。目前胰岛素主要用于临床糖尿病的治疗,用来调节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代谢 。所以,外源性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的“救命稻草”不为过,胰岛素的普及是医学史上的重大变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