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馆|8亿融资后,“面馆”已装不下和府捞面

财联社|新消费日报(研究员 梁又匀)讯,距离和府捞面拿下8亿元E轮融资,刷新行业记录的高光时刻已经过去3个月。
一直以来,和府捞面作为一个主打“书房面馆”特色、拥有中央厨房供应链的面食品牌,被视为国内新兴餐饮赛道的龙头。
而在最近的3个月,面条生产基地正式揭牌投产;多个子品牌门店快速落地;注册电商子公司计划进军线上……和府捞面似乎在告诉消费者,它不仅仅是面馆,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消费品牌。
和府捞面的扩张野心,能让它抓住瞬息万变的新消费风口吗?
比开店还激进的中央厨房
9月底,和府捞面的面条生产基地在江苏如皋正式揭牌投产,可实现年产2万吨面条,支撑1500家门店的原料供应。在此前,和府捞面已建立起足以支撑上千家门店的中央厨房。
但根据7月公布的门店目标,即使到2021年底,和府捞面的门店的预计也只有450家。为何一个面馆会如此激进地砸钱做产业基地?
和府捞面创始人李学林曾表示,对比欧美日等成熟餐饮市场,缺乏标准化、信息化和组织人才的支撑,是制约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中国,绝大部分的餐饮企业还处于一个非常原始的状态,只用了一些非常简单的信息化工具,有些甚至连财务系统都没有。”
因此2013年起步时,和府捞面采取了极为烧钱的“先建中央厨房、再开店”发展模式:开一家面馆,从下定决心到店面落地,前期投入近6000万,这些钱主要花在中央厨房建设、信息系统搭建和高端人才引进上。
与众不同的发展模式也决定了和府捞面的收益将与规模化生产牢牢绑定,如果无法达到一定的门店规模,则必然会导致无尽的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在30家门店左右的时期,和府捞面几乎很难盈利;门店开到30~100家时,和府捞面规模效益的优势初显,食材成本占比从35%迅速下降至25%左右。门店超上百家后,全产品线平均成本可降至22%左右,将门店成本导向可以调节的租金和装修费用上。
曾参与E轮融资的CMC资本夏蓓表示,之所以投资和府,是看到品牌有着强后端供应链能力、强团队执行力,具备支撑门店持续快速复制和扩张的能力。
获得资本持续青睐、几乎不差钱的和府捞面中央厨房策略还在继续。除了已建成的产业基地外,目前正在规划一个近10万平米的现代食品产业园,支持和府5~10年的发展。同时,和府捞面负责人还表示,产业园可以向同行开放,承接OEM或ODM业务。
试水新品牌,开辟第二业务曲线?
近两年,和府捞面努力拓展子品牌,如小面小酒、财神面、和府到家、财神小排档、和府快捷店等。
其中,“小面小酒”品牌以上海为起点,门店数量在全国一二线城市增长迅速。公开数据显示,10月“小面小酒”全国门店数已达到20家,预计2021年底可达到50家。同样潜力十足的还有“财神小排档”,已在上海开试水多家门店。
与和府捞面不同的是,“小面小酒”和“财神小排档”都采用了“餐食+酒水”餐品模式。而面向年轻人市场、制作成本不高的低度酒,则是今年以来备受各路资本青睐的新消费赛道。
“小面小酒”为例,人均消费75元左右,根据不同时段推出不同餐品:午市供应面食、炒饭;下午茶时段有小食、茶饮;晚市则供应低度酒和下酒菜。
“财神小排档”人均消费45元左右,在“小面小酒”的基础上,全时段供应面食、炒饭等主食菜品,同时还有烧烤和酒水,但种类相对较少。
面馆|8亿融资后,“面馆”已装不下和府捞面
文章插图
(新消费日报摄于财神小排档上海某门店)在美团点评上,新消费日报观察发现,消费者对于两个品牌的评价大都为好评,但也有部分差评集中于服务和口味上。值得一提的是,在晒图评论中门店小食烧烤时常出现,而酒水产品的存在感偏弱,甚至少有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