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美食,在古汉语丛林中旅行
隔花人远天涯近,在这片葱茏的绿意里含着多少丰富的内容。
文章插图
“鲜黄鱼,鲜带鱼,买点伐?”
4月底刚来到家乡海门时,在我耳边时时萦绕的是这样的叫卖声。
转眼间立夏就到了。姑姑家住在三厂镇,是民族实业家张謇当年办中国第一家现代化纱厂的地方。这一带的人家尽枕着河流,河边高高下下密密麻麻种满黄豆、蚕豆、豌豆,现在正是它们长势最葱郁的时候。一阵初夏的风吹来,拂动着门前的菜架,远近一片深绿、浅绿、老绿、嫩绿。不知不觉间,河边小路上自行车商贩的流动叫卖声已变为“黄豆、长生果(花生)、寒豆(蚕豆)、小豌(豌豆),要不要?”
这天,饭桌上的内容极为丰富。姑姑照例清晨即起,当她扛着斜刀迎着朝阳从地里回来时,已汗湿重衫。顾不上擦洗,就提着篮子钻入了厨房。
文章插图
遵姑姑之命,我摘了些芫荽。这时的芫荽已经老了,疯长成高高的一片,但顺着纤细的茎部捋下去,还有小且嫩的叶。说起来,在南方生活,就好像在古汉语的丛林里跋涉旅行。中国历史上几次南渡,中原人大量迁至南方,现在南方人的日常用语里仍保留下很多古语的活化石。就拿这芫荽来说,北方叫它香菜,哪及南方叫的“芫荽”古雅?可家乡人却把荽念成xu(一声)。这又是什么道理?算了,不探幽了,眼下重要的是用这芫荽嫩叶拌海边吕四产的海蜇皮,再浇上香喷喷的麻油。吕四是著名渔港,与海门市接壤。吕四处在长江口与黄海口的交汇之处,即两“口”分合之处。在汉语中,两“口”分为“吕”,两“口”合为“四”,因此,取名为“吕四”。又是一次汉语的旅行!
我又兴致勃勃地搂着小筐钻入那片碧青中,挑选嫩豌豆和嫩蚕豆。蚕豆,原产亚洲西部和地中海沿岸,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最早的记载是三国时代《广雅》中有胡豆一词。宋人称之佛豆。而家乡人却叫它“寒豆”。这又有何历史渊源?或许由于它性味偏寒,故有此语?想着它们等会将和着姑姑春天用芥菜腌制的盐齑一起炒得鲜嫩碧青,再撒上一把切得细细的小葱抬上八仙桌后那扑鼻的清香,我的口水就涌上来了——齑,这又是个古词。查,指捣碎的姜、蒜和韭菜末儿。唐朝韩愈说:“大学四年,朝齑暮盐。”可姑姑从坛子里取出的盐齑,却是一整棵腌制成灰绿色的芥菜,有点像北方人用大白菜“激”的酸菜。后又查到古语有“齑盐”之称,指酸菜和盐。这就对了。不过古语的“齑盐”喻指贫穷,今天姑姑坛子里的“盐齑”,却是丰富调味料之一种!
“回想吾家当年在浦东,光景有多少惨啊……”姑姑一边照应着新炖上的百叶结红烧肉,一边絮絮地说起发生在六十多年前的如烟往事,“吾那辰光只八岁年纪,娘一早出去做针线,吾带着兄弟,没得眉眼。捕两条小鱼,鱼鳞也不刮,肚肠也不拉,没油没盐丢在饭镬里炖炖就是下饭的菜。外面敲锣打鼓,老和尚在出会……”
【 姑姑|美食,在古汉语丛林中旅行】“什么叫出会?”我还在品着“饭镬”这个词的古意——镬是古代煮牲肉的大型烹饪铜器之一,古时指无足的鼎,今南方称锅子叫镬——听到这个陌生的词,忙又发问。
文章插图
“就是老和尚坐在轿子里,从这个庙拜到那个庙。我背着三弟,轿子走到哪里,跟到哪里,一直跟到杨泗桥。哎呀,我哭出声来,怎么不认得回家的路了?”我听着,想起《红楼梦》里甄士隐梦醒,抱着女儿英莲来至街前看“过会”的热闹。
推荐阅读
- |葱蒜风味的香烤吐司条,外脆里嫩,鲜香又解馋,孩子爱吃的美食
- 牛奶|别管工资高低,多囤这3种美食,营养又解馋,家中老少皆可吃
- 店率|悦诗风吟将在中国“大撤店”,撤店率或超80%
- 烤鸡蛋|想吃地道又丰盛的新疆美食?到和田夜市逛一逛!
- 肉松|别管有钱没钱,开心过年!5款美食提前囤,一家大小都爱吃
- 食材|家常美食推荐:油焖大虾,墨鱼排骨汤,蒜蓉粉丝蒸扇贝,营养美味
- 飞天茅台|最高飙涨1000元!茅台两款系列酒涨价,专家:飞天提价难度仍很大
- 调料|新年临近,若不差钱,这5款“年货美食”遇见别错过,好吃又便宜
- 老年人|谁在买“到家”年夜饭?老年人“增量”,一人食“升温”
- 夜市|想吃地道又丰盛的新疆美食?到和田夜市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