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材|火锅赛道红海翻滚 锅底同质化下产品创新何解?

每经采访人员:可杨 每经编辑:陈俊杰
火锅行业内有句话 , 叫做“火锅食材千千万 , 口味围着锅底转” , 在火锅赛道 , 相较于食材创新 , 锅底创新速度一直很慢 , 这也正加速火锅赛道的高同质化现象 。
8月19日 , 海底捞在北京、上海、浙江、吉林等18个省份的700余家门店上线果味酸辣锅底沙棘火锅 。 据海底捞沙棘锅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 , 相对于食材上新 , 锅底的创新更具难度 , 此次推出的沙棘锅底经历了19次产品更迭 , 历时8个多月才上市 。
对于困扰火锅赛道依旧的锅底同质化问题 ,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火锅的锅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 相对于食材上新 , 锅底的创新更具难度 , 要充分考虑不同消费群体的口味需求 , 要在细节处把握好平衡 。
实际上 , 尽管火锅赛道已是一片红海 , 但依旧不乏入局者 , 激烈竞争之下 , 火锅锅底的同质化问题一直挥之不去 。
标同质化锅底挤压赛道
火锅一直是中餐品类中增速较快的赛道之一 。
比起西餐 , 中餐的烹饪更加复杂 , 也更加依赖厨师的经验技巧 , 因此也更难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 , 而火锅则是中餐中少有的基本无需依赖厨师的品类 , 同时 , 火锅的锅底、菜品以及蘸料 , 也拥有相对稳定的产品体系 , 这也成为火锅门店能够实现高度标准化的基础 。
标准化程度高 , 意味着更容易跑出规模化的连锁经营品牌 。 以头部两家火锅品牌海底捞和呷哺呷哺为例 , 两家品牌在过去几年店面数量都在成倍增长 。 2018年-2020年三年间 , 海底捞的门店数由466家增至1298家 , 增长近三倍;而呷哺呷哺(含“呷哺呷哺”及“凑凑”两个品牌)则由886家增长至1201家 。
从行业整体来看 ,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此前的数据 , 我国火锅店的数量已由2013年的23万家增至2017年的30万家 , 年均增长6.9% 。 当时 , 初步估计2019年保持增长态势 , 火锅店总量近35万家 。
对此 ,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从行业整体发展情况来看 , 火锅连锁率低于餐饮整体连锁率 , 火锅产业呈现市场格局分散、集中度较低的特点 , 仍有提升空间 。
随着入局者增加 , 标准化餐饮的另一面开始显现 。 高度标准化意味着更易复制 , 也意味着高度的同质化 。
如锅底麻辣、菌汤、骨汤、番茄等主流口味;蘸料的麻酱、油碟、干碟;食材上 , 牛羊肉类、水产品类、丸滑类、蔬菜类、豆制品类等组成 。 基本已经固定 , 商家更多则是在调味上做创新 。
锅底创新难题何解?
作为决定火锅口味的核心因素锅底 , 其创新迭代尤其缓慢 。
由于国内地域环境、饮食结构等多种因素 , 火锅锅底主要可以划分出六大类 , 分别是北派火锅、江浙系火锅、川渝系火锅、云贵系火锅、粤系火锅以及台式火锅 。 而这些锅底口味基本已经被各大火锅店涵盖 , 很难再做创新动作 。
除了市面的常见锅底 , 大多数火锅锅底上新都围绕着已有的口味做进一步优化 。 例如海底捞2019年5月推出三文鱼浓汤微辣锅底、绝代双椒锅底和柠檬酸辣虾锅底;2019年秋季推出鲜辣双椒火锅、猪肚乌鸡火锅;凑凑2019年4月上新的小龙虾锅底、2021年6月上新的酸菜白肉锅底 , 均是从已有菜品、口味中演变而来 。
对于锅底创新难题 , 海底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采访时也提到 , 火锅的锅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 相对于食材上新 , 锅底的创新更具难度 , 要充分考虑不同消费群体的口味需求 , 要在细节处把握好平衡 。 他认为 , 创新的本质在于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 主动挖掘新的消费趋势 , 探索新方向、新技术 , 重视研发、加大投入力度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同时 , 业务向供应链延伸 , 通过自建调料工厂、食材生产基地 , 以保证食材的独特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