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军|淄博出圈的超级IP——淄博烧烤( 二 )


淄博,齐国故都,有着自成一派的饮食文化。当时,齐国由管仲实行改革,以“明”、“贤”从乡里选拔人才,精于煎、熬、燔、炙,又是调味专家的易牙被选中,成功走进齐桓公的身边当御厨。
而他擅长的“炙”便是今天烤串的鼻祖。
1665年,清代著名学者、博山人孙廷铨就编著了《颜山杂记·石炭》一文,文中详细记述了当时淄博地区的地质、凿井、煤炭开采以及后期利用的相关信息。
不仅如此,在200年后的晚清时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也对淄博当时的煤炭储量及分布展开了详细的研究与调查。
事实上,从明末开始,淄博就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人文优势开始发展工业,逐渐形成了以煤炭、琉璃、陶瓷三大产业,一时间淄博地区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生活富足。
因此,淄博的老百姓就有了更多的心思钻研家常美食,极大地促进了淄博餐饮业的发展。
正如烟火造就淄博一样,烟熏火燎的烧烤在融入淄博这座城市的时候,显得是那样自然。
华灯初上,烧烤的香气也一并漫起,作为鲁菜发源地,淄博有着深厚的美食文化,也孕育了热爱美食、享受生活的热情好客的淄博人。
“热辣”“实在”“充满烟火气”已经从内而外融入淄博这座城市的血液,它可以有“麦田”的时尚活力,同样不缺乏散发着烧烤味儿的烟火气。
包容与坚守
作为当前淄博夜经济餐饮中不可或缺的“主角”,烧烤无疑是晚上休闲娱乐中最具烟火味道、市井生活的亮点。
不过,不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烧烤总是能透露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情怀。
在淄博,啤酒配着烧烤,烧烤伴着小饼,已成为当地夜经济的重要内容,并且还是人们夜生活的重要选择。
与此同时,夜经济的繁荣带动了烧烤业态的崛起。烧烤+啤酒+小饼,消夏休闲同样助推着夜经济繁荣。
淄博宵夜江湖,全城亮灯,淄博的夜晚上下半场各自精彩。
当然,如果提到“淄博烧烤”,它并不是单指的起源于本地的烧烤。
无论是哈尔滨烧烤、锦州烧烤,还是南方派系,在淄博无一例外入乡随俗的用起了炉子与小饼。
犇羴鱻馕坑烧烤店经营者包秀英算是半个内蒙人,她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做过生意,最后还是选择在淄博开烧烤店,一开就是13年。她说,淄博的包容性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包容全国各地的人来淄博从事烧烤事业。
包秀英说,淄博烧烤的从业者,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即便如此,这些来到淄博创业的外地人最大的想法是把“淄博烧烤”这个城市品牌带出去,真正做到有影响力的城市品牌。
“这十几年,因为烧烤我的人生也发生了改变,现在有车有房,不仅衣食无忧,还能实现一些自己的理想,我已经非常满足了,所以我一定要做一些公益事业,为这个社会回馈点什么,毕竟人生就是这样有来有往。”身为党员的包秀英这样谈到自己的理想。
开了30年烧烤店的杨本新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淄博烧烤之所以能长久存在,烤炉、小饼是最核心的内容。
在他的多年坚守中,靠的是经济实惠、食材新鲜,才把店铺一开就是30年。
不仅如此,哈尔滨烧烤城经营者王女士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当她聊到为什么要到淄博来开烧烤店时,她说东北烧烤在当地非常普遍,但是开在淄博的东北烧烤数量还是很少,来到淄博后发现淄博的烧烤都带炉子,给人一种很亲切的感觉,于是乎就在淄博扎根经营这家规模不小的店铺。
淄博烧烤如同淄博这座城市的性格一样,开放包容。
李相军|淄博出圈的超级IP——淄博烧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