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硕士“就业下沉”现象折射了什么( 二 )
客观而言 , 基于“功利性动机”读研本身无可厚非 , 但是若经过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培养 , 仍未形成相对清晰的职业发展规划 , 以及对特定职业、专业的“职业兴趣”或“比较优势” , 这就非常值得深思 。
实际上 , 硕士生在择业时若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性和研究性的比较优势 , 而仅凭学历层面的“碾压优势”进入 , 从个体的长远发展来看 , 也未见得是一种非常理性的选择 。从社会层面看 , 这种现象不仅会造成人才的错配和浪费 , 还会进一步对学历形成“稀释效应” , 加剧社会竞争的“内卷化” 。
其次 , 这种现象折射出研究生教育类型结构、专业结构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 导致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职业性不够 。
在硕士生培养中 , 我国已形成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的格局 , 而且后者的占比已经超过前者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 , 近20年以来 , 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数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 而专业型硕士学位授予数则持续上升 , 且从2016年开始超过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数 , 此后两者的“剪刀差”越来越明显 。
硕士生教育的这种类型结构调整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主动作为” , 然而 , 社会对“学术型硕士学术性不强、专业型硕士专业性不强”的诟病也不绝于耳 。
我们于2018年开展的一项针对全国层面硕士生就读体验的调查结果显示 , 学术型硕士生在读期间对培养单位、课程教学和管理服务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偏低 , 而专业型硕士生在读期间对实习实践、课程教学和就业结果三方面的满意度明显偏低 。换言之 , 在硕士生培养层面 , 如何根据不同培养类型、定位和目标 , 进一步改进实际培养效果 , 增强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 依然任重道远 。
最后 , 这种现象折射出目前经济社会产业在开放性、流动性和竞争性等方面受限于某些因素 , 特别是全球疫情的影响 , 这些问题的表现强度和复杂性均会加强 。
客观而言 , 任何教育层面的问题单纯从教育系统内部可能很难找到“最优解决方案” , 必须从整体的社会结构层面寻找答案和解决方案 , 研究生教育也不例外 。
换言之 , 硕士生就业方面的结构性问题和人力资源“低配”或“错配”问题 , 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运行机制和结构问题的某种体现 。
可以预想 , 个别高学历群体就业“下沉”现象还可能以不同方式和形式继续出现 , 对这些现象展开持续、系统和严肃的反思极具现实意义 。
【硕士学位|硕士“就业下沉”现象折射了什么】(高耀 作者系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牛肉|百县千碗丨数九寒冬,到哪儿吃“暖”?
- 青菜|东北女子在西安生活6年,囤200斤白菜腌酸菜,成疫情“最富的人”
- 鸡蛋|冬补三九,宁可不吃肉,也要常吃10种“根菜”,抵御寒冷安稳过冬
- 蒸鱼|料酒不是“万能去腥调味料”,记住“3买4不用”,搞错了适得其反
- 抖音怎么送灯笼给抖音好友(如何送灯笼给抖音好友)
- 土豆|东北人爱吃的6道“硬菜”,不放一点儿肉,却比肉还受欢迎!
- 龙虾|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勐海|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饺子|元旦假期到,精选“6款水饺”,好吃好做又实惠,吃完顺利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