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亮|北斗+5G,打开社会发展“全知视角”


邓中亮|北斗+5G,打开社会发展“全知视角”
文章图片
北斗导航卫星效果图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供图
采访人员 赵广立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比喻小事不慎也可能酿出大祸,意在提醒人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不过,有些科学家可不止这么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背后的科学问题是什么?如果能够与蚂蚁沟通、定位蚁穴,岂不是可以挽救千里之堤于既倒?
类似地,“大雁一会儿在天上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这一自然现象面前,科学家想的是:那么多鸟在天上飞,它们为什么不“追尾”?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就是这样的科学家 。近日,他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向采访人员抛出了这个命题: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类能不能“开天眼”,打开“上帝视角”?
拥有“上帝视角”不是异想天开
在邓中亮看来,要拥有“上帝视角”,需要构建一个感知和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安全可充分保障的、以高精度时空基准为基础的透明社会 。“有了这个基础,社会发展将被基于通信、计算、时空感知、智能控制的‘智慧’重新定义 。”
这不是异想天开——发现新冠肺炎患者,我们希望第一时间找到病患的密切接触者;发生地震、火灾后,我们希望能第一时间精准定位救援目标;要实现自动驾驶,要确保智能车的定位精度在亚米级且100%在线、网络响应不高于200毫秒的时延;未来无人机送货上门,除了定位精度要求之外,还要能无缝感知,以实现在城市低空对无人飞行器的安全管控……凡此种种,邓中亮认为,高精度的时空基准和万物互联,是智慧社会建设的一个标志 。
“以高精度时空基准为基础,加上通信等物联手段,将对智慧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邓中亮说,目前许多国家已制订了相应的计划,发展智慧产业、建设智慧社会 。
可是,如何实现?
邓中亮告诉采访人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5G通信网络这两大“新基建”的融合,或将为这一图景的实现提供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
“导航卫星很强大、终端也很‘聪明’,但二者合在一起也无法实现全空域全时域的定位导航服务、位置服务保障 。”邓中亮说,这就需要把卫星和地面网融合起来,构成强大的天地一体化网络,推动定位导航从产业化走向位置服务的商业化 。
北斗+5G融合发展“是时代必然”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标志着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启服务全球、造福人类的新篇章 。
但在中国北斗之前,世界上已经有了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等卫星导航系统 。尤其GPS经过长期发展,已占据了近90%的市场 。中国北斗要在全球“三分天下有其一”,未来道阻且长 。
不过,机遇仍然存在 。由于导航卫星距离地面太远,在遇到遮挡后容易信号中断,难以提供信号全覆盖的服务形态——这也是GPS经历40多年发展至今未能发展出有效商业模式的原因之一 。邓中亮说,由于缺乏米级、亚米级位置服务保障能力,卫星导航的商业化一直是个空白 。
北斗能不能超越GPS,实现一种泛在的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服务?邓中亮的答案是“能”,那就是“北斗+5G” 。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 。在应用方面,自2019年开启5G商用元年至今,5G应用迎来导入期,迫切需要增强服务能力 。
一边,5G商用即将迎来爆发,增强服务能力迫在眉睫;另一边,北斗要靠自己 “单打独斗”发展独立应用也力不从心 。这在邓中亮看来,北斗+5G的融合赋能智慧社会建设,“存在时代必然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