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盱眙错过了小龙虾?
本报采访人员 巩持平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夏天成了吃小龙虾的季节。
近年来,小龙虾产业呈爆发式增长。根据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小龙虾产业调查分析报告》,我国小龙虾产业总产值约为3490.7亿元,其中,小龙虾养殖业产值约为790.62亿元。从大排档到高档餐厅,再到各类超市便利店,不同口味和包装的小龙虾似乎无处不在。
去年起,在一批生鲜电商和直播平台的推动下,小龙虾广泛“触网”,小龙虾拌面、粽子、青团等产品层出不穷,从麻辣、蒜蓉、十三香等经典口味延伸出去,已有人调制出青花椒、妃子笑、螺蛳粉等十几种味道的小龙虾,一时成为“网红”。业内分析,未来几年小龙虾消费群体将进一步年轻化,市场潜力巨大。
近些年,长三角各地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特产打造城市品牌的地方不少,比如台州三门主打“三门青蟹”,丽水缙云主打“缙云烧饼”,绍兴嵊州主打“嵊州小笼包”,镇江扬中打出了“吃河豚到扬中”的城市广告……更别提一个“阳澄湖大闸蟹”给苏州昆山、相城等地带去的品牌效应和经济利益。
谁会去留心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龙虾已不问出处,十多年前火爆的“盱眙小龙虾”如今不太吃香了。盱眙是否错过了什么?这个盛夏,从小龙虾说起。
红极一时
不少人承认,最早认识“盱眙”二字,便是因为小龙虾。
盱眙挨着淮河和洪泽湖,水网密布,是小龙虾生长的好地方。一种在盱眙广泛传播的说法是,在盱眙人发明“十三香”这种小龙虾吃法之前,小龙虾几乎是没人吃的,大约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盱眙的秧田里都是小龙虾,一亩水田能抓一麻袋,然后全部扔掉。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盱眙有食品公司做小龙虾的出口生意,分拣、剥壳、真空包装出口创收,最高峰时出口量能达约200吨。当时,张玉兰在工厂里专职剥小龙虾,每一个小龙虾都是手工剥出来的,有头有尾,不能破损。她手快,剥得多,被叫作“剥小龙虾大王”。
张玉兰想挣钱,边上班边搞小饭馆。当时人们大多把小龙虾头剪掉,线抽掉,用盐水、放葱姜煮一煮。张玉兰觉得不好吃,尝试过红烧的做法,也不太好吃。后来,她到市场卖调料的铺子上,八角、花椒、陈皮等五香大料每样抓一点,回饭馆炒制小龙虾,比较不同比例做出的不同味道,大概花了1年时间,调配比例定型。她记得那也是7月时节,小龙虾饭店的生意突然火了,当地人下了班,争前恐后骑着自行车、摩托车到张玉兰店里来吃小龙虾。店面小,有些顾客只得坐在门外。于是,张玉兰在马路对面又租了房子,隔着马路端盘子送菜。
直到1995年,他们搬迁,店铺还没有名字:“我老公姓叶,生意做红火了,就干脆叫红叶饭店。”
红叶饭店火了,“十三香”的配方和“盱眙小龙虾”也走出盱眙,把盱眙人的小龙虾生意和盱眙县的知名度,都带了出去。2000年,盱眙县第一次办小龙虾节。政府动员了100家饭店参加小龙虾烹饪大赛,张玉兰一举夺魁,成为“第一代小龙虾红人”。
2003年,第三届小龙虾节在上海、南京、金华、盱眙同时开始,当年的盱眙经济,有“4个80%”:80%以上的农产品销往长三角,80%以上的劳务输往长三角,80%以上的游客来自长三角,80%以上的招商引资项目来自长三角。2006年,盱眙举办第六届“中国龙虾节”,并走出国门,与每年举办一次龙虾节的瑞典马尔默市开展双节交流活动。2009年,县里把小龙虾节办到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张玉兰受邀前往,当场烹饪,接待450人同时就餐。
那几年,张玉兰每天5点起床,忙到夜里12点,每锅几十斤小龙虾,几十桌一起做,她几乎黏在灶台上。早晨清洗小龙虾时穿上的胶鞋,一直穿到第二天凌晨,没工夫换。盱眙当地搞活动、单位发福利,几乎都是小龙虾。张玉兰回忆那几年:“因为小龙虾,我们县城里每年至少新生50位百万富翁。”
推荐阅读
- 蒸鱼|料酒不是“万能去腥调味料”,记住“3买4不用”,搞错了适得其反
- 调料|新年临近,若不差钱,这5款“年货美食”遇见别错过,好吃又便宜
- 酵母粉|不会发面要收藏,只加酵母粉就错了,多加2样,馒头又白又软
- 菠菜胡萝卜面|大厨私藏20多年的菠菜胡萝卜面你一定不要错过
- 牛排|上桌妙光的洋葱煎牛排,这个冬日别再错过啦
- 凉拌海带丝|凉拌海带丝,好多人第一步就错了,秘招告诉你,好吃入味太香了
- 虾仁|这菜虽然贵了些,但能增强抵抗力,素菜中的王者绝不能错过
- 传统|传统莜面非常好吃,简单方便在家也能做,味美不容错过
- 秘制|凉拌苦瓜,不可错过的独家秘制做法
- 诀窍|泡发海带,很多人第一步就错了,饭店大厨教我诀窍,营养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