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军|国际化大都市不能没有小店!在北京寻一家小馆,品千滋百味( 二 )


烤鸭是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透着点凉气。大厨切好摆盘,送进微波炉加热。如果发出“这烤鸭不是现烤”的疑问,提着刀的大厨会定睛送来两束寒光。服务员很明白如何解围:“我们这儿都是南京空运来的鸭子和卤汤,北京的鸭子品种不一样,不好烤。”
小店的包间以“夫子庙”“玄武湖”等南京地标命名,服务员坦承,平时单点南京菜的食客很少,只有包间会经常点南京菜。
小喻对这一切,心存感恩:“可能人家也得考虑到生意,需要一些顺应市场的变化。总之,那一口家乡的烤鸭还在,就很好了。”
嗦口米线遇见惊喜
小金,辽宁人,旅游达人,民间美食爱好者,俗称“吃货”。家乡美食,他独爱冷面,曾为了找到一口家乡的味道,寻遍北京。最终,在望京一家冷面馆,找到了最接近的感觉。
他还经常在周末“随心飞”,飞去长沙、广州、丽江、银川,既为了放松身心,也为了偶遇美食。
“在北京,每天朝九晚五,生活总是一成不变,我喜欢给自己制造一些惊喜。大的饭店很难有惊喜,套路重复。而小饭店,经常会有些意外发生。”十几年前,从东北来北京读大学的小金,意外在学校的小档口,遇见了川菜。
“以前在老家,没有尝过这种又麻又辣的口味。”工作之后,走南闯北,小金发现,在很多城市,无论是大店还是小馆,他发现川菜总是生意兴隆,“北京菜源自鲁菜,在北京,川菜馆子的数量应该跟北京菜、鲁菜,不相上下。”
对川菜小馆,小金有自己的标准,环境脏乱差的苍蝇小馆,他不能接受,“店不大,干净,口味好,才是我所喜欢的小馆。”
在他的单位附近,灯市口大街路上,有一家火锅店,火锅店隔壁,同一个老板又经营着一个小店,叫“程派小馆”。“中午人多,我都是错峰去,点一份米线,一份冰粉。有时候,可以点那里的小份菜,一碗米饭,一个人吃,合适。”
米线,主打的是郡花米线,因为有泡椒的缘故,口味有些偏酸辣。郡花,就是切成花瓣状的鸡胗,其本身的鲜味,被泡椒的酸辣激发出来。米线端上桌,不见一丝热气,但嗦上一口,热和辣在口腔中爆炸。原来,一层鲜辣的油汤,封住了热气。“感觉口腔受到那种意想不到的冲击,很刺激。”米线爽滑,郡花脆嫩,再加上烫口的油汤,在这个越来越凉的季节,吃完喝完,额头冒汗。
小金觉得,这就是北京的好,“全国各地的美食都有,你随时可能遇见惊喜。”
观点
国际化大都市不能没有小店
近年来,北京市一直在推进打造特色“小店经济”,我们身边的好味小店,就是典型代表。
“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大的饭店,也有好味道,但是总体来说,四平八稳。好吃的小店,会给你那种俏皮的、难得的体验。”张燕军,北京人,美食家,他始终觉得,北京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不能没有小店。不同的人,能在不同的小店,找到各自的心头所爱,就像老唐、小喻和小金。
“我最近在重庆,吃到很多有意思的小店,只卖一两样东西。”在重庆,一个鸡公煲店,只接受预定,每天卖20桌,卖完关门;一家羊肉米线馆,只卖羊肉、羊杂,米线、米粉,四样东西;一个包子铺,就两种包子,每天深夜出摊,卖到凌晨,随时客满。
在北京,张燕军喜欢去家附近,方庄芳群路上的“嘉丰湘菜馆”,点一份小炒肉,要一碗米饭。“这家店开了很多年,别的大菜不用点,吃的就是他家的小炒,地道。”
肉的焦香和辣椒的清香,扑鼻而来,这是烟火气,而不是料理包的味道。“现在越来越多的餐饮,开始用标准化的制作,征服市场。我不反对,也觉得很正常。但是我个人更喜欢像重庆那样五花八门的小店。其实在北京,小店也有空间。不管是北京本地菜、本土小吃,还是外来的、如今很流行的川湘菜,总有一些小店,用特别的味道,调动起我们的情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