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任务|杨宇光:中国特色航天之路如何与世界互动?

(东西问)杨宇光:中国特色航天之路如何与世界互动?
中新社北京9月14日电 题:杨宇光:中国特色航天之路如何与世界互动?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计划9月中旬返回东风着陆场 。自“太空出差”以来,从工作科研到锻炼休闲,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的太空之旅受到持续关注,引起公众浓厚兴趣 。一些外国航天员也在学习中文,希望未来能加入中国人建造的“太空之家” 。
这些年来,从“嫦娥”探月、“北斗”指路,到“天问”火星、“天宫”揽胜……中国航天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如何看待迈入“空间站时代”的中国航天?中国特色航天之路“特”在何处?未来中国航天将如何与世界更好互动?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副主席杨宇光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做出权威解读 。
采访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采访人员:三位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期间,我们注意到中国空间站的操作界面是中文 。人们在科幻影视剧和纪录片中似乎见惯了以英语、俄语为操作界面的空间站场景,中文界面让人感觉颇为有趣 。请问中国空间站为何以中文为第一语言?
杨宇光:从历史维度看,各国如果独立建造空间站,操作界面一般优先使用本国语言 。截至目前,人类空间站一共发展了四代,前三代均由美国和前苏联独立建造,包括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前苏联的“礼炮号”与“和平号”空间站等,这些空间站内的标识分别为英文和俄文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首个多国共建的空间站,用英文界面,对各国航天员来说更方便 。
航天员在空间站除了开展各种科学实验,还需要对空间站进行管理 。从空间站寿命周期看,航天员能否及时处理故障与紧急情况,是影响整个空间站运行与乘组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 。操作界面使用航天员的母语,更有利于航天员的应急判断与操作,所以中国空间站将中文作为第一语言 。
采用中文界面并不意味着我们排斥其他国家的宇航员参与或访问中国空间站 。自2011年美国的航天飞机退役后,国际空间站乘组只能乘坐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进入太空,因此航天员乘组必须学习俄语 。国外也有不少会说中文或愿意为参与中国空间站学习中文的宇航员 。所以从国际情况看,采用中文界面并不影响国际乘组参与中国空间站 。
【航天任务|杨宇光:中国特色航天之路如何与世界互动?】中新社采访人员:从中国航天发展历程看,您认为中国特色航天之路“特”在何处?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所走的航天道路有何异同?
杨宇光: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特色航天之路最核心的一点是始终根据综合国力和实际需求发展航天事业 。中国每年的发射次数与国力相适应,选取的发展领域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截至目前中国正式公布的火星探测计划只有天问一号任务和火星采样返回任务,这符合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
中国航天65年来之所以能取得显著成就,在于中国始终实事求是地看待成功与失败,在于航天人吃苦耐劳、对事业的专注热爱和奉献精神,还在于坚持正确的发展路线,避免了资源浪费 。
从国际上看,一些航天大国技术先进、成果辉煌,但在组织安排上可用“缺乏主线、来回摇摆、走走停停、代价巨大”来形容 。比如冷战时期主要大国“不计代价”推进载人航天与深空探测,在登月竞赛中为抢在竞争对手前面,保持高密度的月球探测器发射,尽管成果丰硕,但成本颇高 。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尽管航天技术已取得辉煌成就,但毕竟起步晚基础薄,更加经不起“折腾”,更应做好长远的规划,这样才能稳扎稳打,可持续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