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改良|优异种质:玉米种业发展的核心( 二 )


为实现高效率的玉米种质改良与创新 , 李新海建议 , 遵循杂种优势模式 , 采取循环改良策略 , 积累和提高等位基因频率;采用逆境压力 , 创造有利于暴露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环境 , 把遗传方差最大化 , 有利于选择目标个体;利用分子标记、转基因、基因编辑等提升定向改良效率 , 通过全基因组选择提高复杂性状的选择效率 。
健全现代玉米种业
科技创新体系
当前 , 我国玉米种业科技创新体系尚不健全 , 存在种业创新机制和政策不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品种培育尚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知识产权保护较为薄弱等问题 。
李新海建议 , 首先需完善“双轮驱动”的现代玉米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 形成公益性基础研究与商业育种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健全以玉米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研究为主的基础研究体系;形成企业为主体 , 大规模、高通量、专业化、流水线的玉米商业化育种体系;构建产权明晰、开放共享的成果转化体系;确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体系 。
其次 , 强化种源“卡脖子”技术自主创新 。夯实育种源头创新 , 抢救性保护稀有种质资源 , 开展种质资源形成与演化机制等基础研究 , 加大优异种质创新;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 如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全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设计等前沿高新技术 , 推动传统育种技术改造升级 , 实现育种精准化、智能化和工程化;建立生物育种大数据平台 , 提高育种效率 , 抢占制高点 。
【种质改良|优异种质:玉米种业发展的核心】再次 , 健全生物种业发展政策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政策 , 确保原始创新能力提升;优化种业投资政策 ,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 充分发挥资本的功能和作用 , 支撑全产业链创新能力;制定出台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 , 保障核心竞争力 。(李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