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春节将至 年夜饭(团年饭)

带鱼|春节将至    年夜饭(团年饭)

文章图片

带鱼|春节将至    年夜饭(团年饭)

文章图片

带鱼|春节将至    年夜饭(团年饭)

文章图片


【带鱼|春节将至年夜饭(团年饭)】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 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 , 吃团圆饭 。 在古代的中国 , 一些监狱官员甚至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 , 由此可见\"团年饭\"对古代中国人是何等的重要 。



    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 , 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 , 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 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 , 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 , 一家大小共叙天伦 , 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 , 这是何等的幸福 。 而年轻一辈 , 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 , 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 , 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 , 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 在北方 , 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 此时 , 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 , 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 , 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 , 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 , 此起彼伏 , 洋洋盈耳 , 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说到除夕的刀砧声 , 邓云乡撰写的《燕京乡土记》却记载着除夕一个十分凄凉的故事:旧社会穷人生活困难 , 三十晚上是个关 。 有户人家 , 丈夫到三十晚上很晚了尚未拿钱归来 , \"家中瓶粟早罄 , 年货毫无 。 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 , 一筹莫展 , 听得邻家的砧板声 , 痛苦到极点 , 不知丈夫能否拿点钱或东西回来 , 不知明天这个年如何过 , 又怕自己家中没有砧板声惹人笑 , 便拿刀斩空砧板 , 一边噔噔地斩 , 一边眼泪潸潸地落…… , 这个故事让人听了.确实心酸 。



    吃年夜饭 , 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 , 阖家团聚 , 围坐桌旁 , 共吃团圆饭 , 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 , 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 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 , 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 , 一是火锅.一是鱼 。 火锅沸煮 , 热气腾腾 , 温馨撩人 , 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 , 是象征\"吉庆有余\" , 也喻示\"年年有余\" 。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 , 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 , 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 最后多为一道甜食 , 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 这天 , 即使不会喝酒的 , 也多少喝一点 。 古代 , 过年喝酒 , 非常注意酒的品质 , 有些酒现在已经没有了 , 只留下许多动人的酒名 , 如\"葡萄醅\"、\"兰尾酒\"、\"宜春酒\"、\"梅花酒\"、\"桃花酒\"、\"屠苏酒\"等等 。 在这些酒中间 , 流传最久、最普遍的 , 还是屠苏酒 。 但是屠苏酒的名称是如何来的?又是用什么制作的?从来传说不一 。



    屠苏是一种草名 , 也有人说 , 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尾因为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 , 所以称为屠苏酒 。 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 , 其配方为大黄、白术、桂枝、防风、花椒、乌头、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 。 这种药具有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 。 后由唐代名医孙思邈流传开来的 。 孙思邈每年腊月 , 总是要分送给众邻乡亲一包药 , 告诉大家以药泡酒 , 除夕进饮 , 可以预防瘟疫 。 孙思邈还将自己的屋子起名为\"屠苏屋\" 。 以后 , 经过历代相传 , 饮屠苏酒便成为过年的风俗 。 古时饮屠苏酒 , 方法很别致 。 一般人饮酒 , 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 , 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 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 , 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 , 年纪较长的在后 , 逐人饮少许 。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 , 不觉年来七十余 。 \"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 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 , 董勋解释说:\"少者得岁 , 故贺之;老者失岁 , 故罚之 。 \"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 , 如苏轼在《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中说:\"但把穷愁博长健 , 不辞最后饮屠苏 。 \"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 , 但精神却很乐观 , 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 , 虽然年老也不在意 , 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 。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 , 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 , 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 直至清代 , 这一习俗仍不衰 。 今天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 , 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