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艾蒿别名:野艾蒿(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荫地蒿(内蒙古植物志) , 野艾(俗称) , 小叶艾、狭叶艾(河北) , 艾叶(江苏) , 苦艾(广西) , 陈艾(四川) , “色古得尔音一沙里尔日”、“哲尔日格一荽哈 , ”(蒙语名)
多年生草本 。茎直立 , 上部有斜升的花序枝 , 被密短毛 。下部叶有长柄 , 头状花序 , 椭圆形或长圆形 , 花序凸起;花冠狭管状 , 紫红色 , 花柱线形 , 两性花 , 花药线形 , 花果期8-10月 。
多生于低或中海拔地区的路旁、林缘、山坡、草地、山谷、灌丛及河湖滨草地等 。
野艾蒿具有理气行血 , 逐寒调经 , 安胎 , 祛风除湿 , 消肿止血等功能 。能治感冒 , 头痛 , 疟疾 , 皮肤瘙痒 , 痈肿 , 跌打损伤 , 外伤出血等症 。因此 , 在盛夏季节 , 不妨家养一盆野艾 , 每当被蚊虫叮咬、奇痒难耐之时 , 可随手摘一两片野艾叶 , 搓揉后敷于被叮咬处 , 即刻痒痛顿消 。如果手脚等因不慎而导致外伤出血 , 也可摘一两片艾叶 , 揉软后敷于伤口处 , 即可达到止血之功效 。
文章插图
主要价值
入药 , 作“艾”(家艾)的代用品 , 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作用 。
食用
嫩苗作菜蔬或腌制酱菜食用 。鲜草作饲料 。
药用
【性味】苦辛 , 温 。
①《别录》:味苦 , 微温 , 无毒 。
②《唐本草》:生寒 , 熟热 。
③《纲目》:苦而辛 , 生温 , 熟热 。
【归经】入脾、肝、肾经 。
①《纲目》:入足太阴、蹶阴、少阴经 。
②《本草新编》:入脾、肾、肺三经 。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
【功能主治】理气血 , 逐寒湿;温经 , 止血 , 安胎 。治心腹冷痛 , 泄泻转筋 , 久痢 , 吐衄 , 下血 , 月经不调 , 崩漏 , 带下 , 胎动不安 , 痈疡 , 疥癣 。
①《别录》:主灸百病 。可作煎 , 止下痢 , 吐血 , 下部匿疮 , 妇人漏血 。利阴气 , 生肌肉 , 辟风寒 , 使人有子 。
②陶弘景:捣叶以灸百病 , 亦止伤血 。汁又杀蛔虫 。苦酒煎叶疗癣 。
③《药性论》:止崩血 , 安胎止腹痛 。止赤白痢及五藏痔泻血 。长服止冷痢 。又心腹恶气 , 取叶捣汁饮 。
④《唐本草》:主下血 , 衄血 , 脓血痢 , 水煮及丸散任用 。
⑤《食疗本草》:金疮 , 崩中 , 霍乱 , 止胎漏 。
⑥《日华子本草》:止霍乱转筋 , 治心痛 , 鼻洪 , 并带下 。
⑦《珍珠囊》:温胃 。
⑧《履巉岩本草》:治咽喉闭痛热壅 , 饮食有妨者 , 捣汁灌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