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洒农药也能种好茶

        不喷洒农药, 不施用化肥, 长在高山深处的茶园如何实现高品质的稳产?经厦门同安科技局立项, 九三学社厦门市委会、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历时3年完成的《有机茶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昨日通过专家组评审 。 有关专家表示, 该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 面对日益苛刻的茶叶出口“绿色壁垒”, 这一在申报取得技术认证后如能得到推广将使厦门茶农受益 。
        茶叶出口大省面临“绿色壁垒”
        福建是全国主要产茶省份之一, 茶叶也是该省的大宗农产品, 从事茶产业的人员超过300万 。 福建省茶叶在国内销售份额占20%, 出口量则位居全国第二, 约占全国的8%―10%, 其中特种茶(除红、绿茶外)出口占全国50%以上 。 厦门传统上就一直是特种茶的生产基地和重要出口口岸, 乌龙茶从原来只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 近年来已迅速扩展到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厦门及其周边出产的高档茶叶主要供给国内市场, 只有国内不好销的中低档茶叶才会出口到日本等国, 以用作生产茶饮料的原料 。 但是, 随着国内外市场都加强了对茶叶卫生质量的检测, 茶叶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受到关注 。 ”有着多年茶叶种植加工和出口经验的茶叶经销商一语道破天机 。
        据了解, 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面临日益苛刻的绿色技术壁垒, 提高茶叶农残检测标准便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 。 许多茶叶进口国相继修订了更为严格的农残检测新标准, 以增强在茶叶贸易中的主动权 。 由于农残超标而使我省茶叶出口受阻量逐年增加, 尤其是作为我省茶叶出口的当家产品――乌龙茶, 由于日本追随欧盟, 对乌龙茶设置“绿色壁垒”, 提出今后乌龙茶出口日本要做到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均不得检出有禁用的农药, 否则在日本将面临被禁止进口的危险 。
        从有机栽培技术上寻求突破
        在九三学社厦门市委会的组织下, 从2003年开始, 包括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博士胡宏友在内的科技组开始了《有机茶叶综合栽培技术》课题研究, 他们先后考察了竹坝农场、安溪西坪、同安小坪村、军营村, 经反复对比, 最终看上了海拔500多米的同安莲花镇军营村 。 选择把军营村内一块6亩大的茶园作为试验基地, 力求在有机茶叶栽培技术方面寻找突破 。
        在昨天下午的成果鉴定会上, 胡宏友博士介绍, 在3年的试验中, 他们将壳聚糖制剂引入有机茶叶栽培, 引入有益微生物菌群、生物农药作为辅剂, 增强防治茶园病虫害的效果, 同时, 配合如黄色粘纸板除虫等的物理防治方法, 有机肥施用等, 探索一套适合南亚热带地区有机茶叶生产的综合栽培技术 。 通过有机农业生产方法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初步利用该套有机茶叶栽培技术进行示范栽培结果表明, 茶叶品质得到了显著改善, 经过权威检测和专家品尝, 表明该技术有助于降低茶叶农残、提高茶园品质 。
        据估算, 使用普通技术和有机技术产出的茶叶, 国内市场价格相差近1倍, 厦门如果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有机茶叶, 将来可得到丰厚的经济回报 。
        厦门市尚无一家企业获得有机食品认证
        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茶检查员姚信恩分析说, 与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等我国的认证不同, 包括有机茶叶在内的有机食品认证是与国际接轨的最高食品标准 。 在食品国际“绿色壁垒”越来越严格的形势下, 取得了有机茶叶认证就等于取得了出口的通行证 。 目前, 福建省已有30多家茶叶生产企业取得了该项认证, 其中闽南地区有3家全部集中在泉州安溪, 厦门至今没有一家企业获得该项国家认证 。 它对于种植条件极为苛刻, 一般表现在前期的土壤污染物――重金属含量超标;后期则来自农药和化肥等技术层面 。 目前, 从自然环境来看, 军营村完全具备用有机栽培技术大规模种植茶叶的条件, 应尽快推广这项技术并力争形成规模, 积极申报国家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 从而为保障稳定出口打下基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