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 二 )


今晚的客人送走了一批又一批 , 今晚的茶饮了一遍又一遍 , 但末顾及人为何物 , 茶为何味 。 直到现在 , 人散后 , 独坐禅房 , 方有些细微的回味 , 如窗前的月光 。 忙 了一夜的茶杯 , 在一声"告辞、送客"声中 , 突然停了下来 , 形成定格 , 或满或亏 , 或正或斜 , 如人们所说的"杯盘狼藉" 。 但它们似乎仍保留着客人们的手温和语感 , 在各自的位置上静静地躺着 , 与月光相对无言 。 这会儿 , 我发现他们是如此的有条不紊 , 从容不迫 。 这是一种大安祥 。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茶道么?茶道原来果真是超越"繁锁的过程"的 , 正如超越思维、逻辑、形式的禅 。
这会儿 , 我觉出茶 圣陆羽为何要作《茶经》 , 而创立茶道了 。
    二、 茶 圣
   
物有大小之别 , 人有圣凡之分 。 人于物理 , 达至极限 , 便可成圣 。 所以文有文圣 , 武有武圣 , 诗有诗圣 , 画有画圣 , 行医就诊也有医圣药圣 , 即使饮茶也能饮出茶圣来 。 佛说众生平等 , 为何还有圣凡之分?道教《三字经》说:"迷则凡 , 悟则圣" 。 圣凡只在迷悟之间 。 世间万法各有形式 , 但慧命源于一体 。 从任何一点出发 , 自心观照 , 潜心修习 , 达至慧命本源 , 便可入道 , 彻悟圆通 , 了明万法真谛 。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禅道 。
自从达摩祖师于嵩山面壁9年 , 创立佛教禅宗 , 中国文化便有了新的血液;及至六祖慧能顿悟作佛 , 一花开五叶 , 使得禅宗遍地开花 , 中国文化便有了革命性的变更 。 这是形成空前的盛唐文化的根由之一 。 在这禅风弥漫的因缘中 , 一代茶圣应机诞生了 。
 
说起茶圣 , 你自然会想起智积禅师 。 他是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龙盖寺的住持 。 大约是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秋天的一个早晨 , 智积禅师走出山门 , 听见秋雁鸣叫 , 循声来到西湖之滨 , 看见几只大雁用羽翼庇护着一个孩童 , 不由心动 , 便将小孩拾回寺院 , 以茶汤调养 。 小孩年方3岁 , 却无姓名 , 禅师便为他占卦取名 , 得卦辞曰:"鸿渐于陆 , 其羽可用为仪 。 "小孩便定姓为"陆" , 取名为"羽" , 得字"鸿渐" 。 小陆羽从此跟随禅师学文断字 , 煮茶事佛 , 焚香参禅 。 无依的生命从此有了寄托 , 幼小的心灵开始根植佛种;禅风在熏习 , 法雨在浇灌 , 生命的菩提自然会长成正果 。
也许是由于禅师爱才心切 , 加倍地给小陆羽灌输佛法 , 要他剃发为僧 。 小陆羽承受不了 , 渐增逆反心理 , 于9岁那年公然质问禅师:"出家人生无兄弟 , 死无后嗣 , 岂能称孝?"禅师惊恼 , 见小陆羽误入歧途 , 便让他干活修练 , 以回头归正 。 又将他紧闭禅院 , 修剪花木 , 煮茶烧汤 , 足不出户 , 还派寺僧严加看管 。 小陆羽任劳任怨 , 终于苦役中练出了一手精湛的茶艺 。 禅师兴叹不已 , 对陆羽的调教愈加严格 。 却不知陆羽因迫生厌 , 心中另起法门 。 终于 , 他趁人不备 , 悄悄地逃出龙盖寺 , 离开了智积禅师 。 他流浪去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