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和六朝茶叶文化( 四 )


    病死冀州 。 这就是说 , 左思住家一直没离开过北方 , 所以 , 其《娇女侍》中的茶事诗句 , 无疑是洛阳也是中原仕宦人家饮茶的最好铁证 。 三国吴和东晋均定都现在的南京 , 由于达官贵人特别是东晋北方士族的集结、移居 , 今苏南和浙江的所谓江东一带 , 在这一政治和经济背景下 , 作为茶业发展新区 , 其茶业和茶业文化在这一阶段中 , 自然较之全国其他地区 , 也就明显更快地发展了起来 。
    首先从茶的饮用来看 , 如果说三国江东茶的饮用还主要流行于宫廷和望族之家的话 , 那么到东晋时 , 茶便成为建康和三吴地区的一般待客之物 。 如《世说新语》载 , 任育长随晋室南渡以后 , 很不得志 , 一次他到建康 , 当时一些名士迎之石头(位当于今南京江边) , “一见便觉有异 , 坐席竟下饮” , 于是便问人云:“此为荼为茗?”② 对于从中原初来江南的人说 , 荼和茗都弄不清楚 , 一坐下来就上茶 , 自然就更觉得新奇了 。 可能因为饮茶和以茶待客的约定俗成 , 所以东晋有些豪门望族 , 这时往往便以茶来作为标榜他们俭朴的一种标志了 。 另《晋中兴书》载:“陆纳为吴兴太守时 , 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 , 纳兄m怪纳无所备 , 不敢问之 , 乃私蓄十数人馔 。 安既至 , 纳所设唯茶果而已 , m遂陈盛馔 , 珍羞毕具 。 及安去 , 纳仗m四十 , 云:汝既不能光益叔父 , 奈何秽吾素业?”①《晋中兴书》早佚 , 这条资料是陆羽《茶经》所引 , 时间、地点和陆纳与谢安的职务 , 与《晋书》所载有些抵牾 。 《晋书》的记载是陆纳在出任吴兴太守前 , 历官黄门侍郎、本州别驾、尚书吏部郎等职 , 为官比较清廉 , “纳至郡(湖州) , 不受俸禄 。 顷之 , 征拜左民尚书 , 领州大中正将应召 , 外白宜装几船?纳曰:‘私奴装粮食来 , 无所复须也 。 ’临芨 , 止有被襆而已 , 其余并封以还官 。 迁太常 , 徙吏部尚书 , 加奉车都尉 , 卫将军 。 谢安尝欲诣纳”②(以后与上引大致相同 , 从略) 。
    由晋书这段记载来看 , 陆纳在湖州任职的时间不长 , 陆纳与谢安相会 , 是在纳回建康任职以后的事情 , 且这里的“卫将军”如作上述标点 , 就属陆纳的加封 , 与谢安无关 , 不能作为“卫将军谢安尝欲诣纳” 。 因为吴觉农先生《茶经述评》提出这一问题后 , 有人干脆就否定这条资料的真实 , 所以上面特地把《晋书》作一引正 , 肯定这则故事的核心—— 陆纳视茶为“素业” , 各书所记还是一致的 。 既然把茶已看成是一种“素业” , 自然说明这时茶的饮用一定已相当普遍 。 在三国两晋江南饮茶发展的同时 , 不难想见 , 其时当地茶树的种植 , 当也有一个相应的发展 。 可是十分遗憾 , 在我们现存的古籍中 , 我们还没有找到这方面的直接记载 , 只能根据有关资料作些推测 。 如南北朝宋·山谦之《吴兴记》中载:“乌程温山(今湖州郊区)
    出御荈 。 ”吴觉农先生研究 , 认为可能指的就是三国吴孙皓的“御茶园”中生产的茶 ① 。 笔者对这条资料也作过考证 , 认为南朝时三兴地区出“御荈”是有这种可能的② 。
    根据上述二种意见 , 我们不说温山御荈就是三国孙皓时所用的茶叶 , 即以后一种“可能是刘宋时进御的”看法来说 , 如所周知 , 任何地方从开始种茶到进贡茶叶 , 都有一个发展过程 , 就凭这一事实 , 我们也可相当肯定 , 湖州包括现在江苏宜兴一带的茶叶生产 , 至迟在两晋时可能就有一定的发展 。 这一点 , 我们从晋杜育《荈赋》也可得到某种印证 。 《荈赋》前四句为:“灵山惟岳 , 奇产所钟;厥生荈草 , 弥谷被岗 。 ”这首赋和荈草“弥谷被岗”的灵山是指什么地方?现在无从查考 。 不过 , 笔者从《宜兴县志》中偶而发现 , 这首诗和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杜牧的《题茶山》等诗 , 都作为歌哦宜兴或宜兴人的作品 , 而收诸该志的“艺文”部 。 如果不是《宜兴县志》编纂搞错 , 那么由这一线索也可证明 , 两晋时在宜兴的某些山岭 , 其植茶也相当兴盛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