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 煤 病


茶 煤 病

文章插图

【茶 煤 病】 
症状 又称乌油 , 分布在全国各茶区 。 主要为害叶片 , 枝叶表面初生黑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小斑 , 后扩展至全叶 , 致叶面上覆盖一层煤烟状黑霉 , 茶煤烟病有近十种 , 其颜色、厚薄、紧密度略有不同 , 其中浓色茶煤病的霉层厚 , 较疏松 , 后期长出黑色短刺毛状物 , 病叶背面有时可见黑刺粉虱、蚧壳虫、蚜虫等 。 头茶期和四茶期发生重 , 严重时茶园污黑一片 , 仅剩顶端茶芽保持绿色 , 芽叶生长受抑 , 光合作用受阻 , 影响茶叶产量和质量 。
 
病原 有多种 , 主要有Neocapnodiμm theae Hara称茶新煤炱或浓色煤病菌 , 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 菌丝体浅褐色 , 从菌丝的隔膜处缢断后产生星状的分生孢子 。 分生孢子四分杈 , 无色至褐色 , 每个分杈上具多个分隔 。 分生孢子器圆筒形至不规则形 , 生在单一或分枝的长柄上 , 褐色 , 顶部膨大 , 具孔口 , 器孢子单胞无色 , 椭圆形至卵圆形 。 有性态子囊壳圆柱状 , 顶端膨大 , 暗褐色 , 内生多个子囊 。 子囊卵圆形 , 基部有小柄 , 内生子囊孢子8个排成2列 。 子囊孢子椭圆形 , 初无色 , 后呈暗褐色 , 具隔膜1—3个 。 此外还有富特煤炱、中心煤炱、头状胶壳炱、山茶小煤炱、刺三叉孢炱、光壳炱等 。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该菌多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或子囊壳在病部越冬 。 翌春 , 在霉层上生出孢子 , 借风雨传播 , 孢子落在粉虱、蚧类或蚜虫分泌物上后 , 吸取营养进行生长繁殖 , 且可通过这些害虫的活动进行传播 , 以上害虫常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 , 生产上管理粗放的茶园或荫蔽潮湿 , 雨后湿气滞留及害虫严重的茶园易发病 。
 
防治方法 (1)从加强茶园管理入手 , 及时、适量修剪、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雨后及时排水 , 严防湿气滞留;千方百计增强树势 , 预防该病发生 。 (2)及时防治茶园害虫 , 注意控制粉虱、蚧壳虫、蚜虫等虫害 , 是防治该病积极有效措施之一 。 具体方法参见本书茶树害虫 。 (3)早春、晚秋非采茶期喷洒波美0.5 。 石硫合剂或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