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文章插图

根部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文章插图

茶苗白绢病
 
  分布及症状: 茶苗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苗圃根部病害 。 国内分布范围广 , 为害严重 。 除茶外,尚能为害瓜类、茄科、麻类、烟草、花生等200多种植物 。 发生在根颈部 , 病部初呈褐色斑 , 表面生白色绵毛状物 , 扩展后绕根颈一圈 , 形或白色绢丝状菌膜 , 可向土面扩展 。 后期在病部形成油菜籽状菌核 , 由白色转黄褐色至黑褐色 。 由于病菌的致病作用 , 病株皮层腐烂 , 水分、养分运输受阻 , 叶片枯萎、脱落 , 最后全株死亡 。
 
病原:是一种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的真菌 。 菌丝体初无色 , 后稍带褐色 , 密集 , 形成菌核 。 菌核圆形 , 表面光滑、坚硬 , 黑褐色 。 在湿热条件下产生繁殖体 , 即担子和担孢子 , 但不常见 , 传病作用也不大 。
发生规律: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附于病组织上越冬 , 干燥条件下可存活5~6年 。 第二年春夏之交 , 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 , 沿土隙蔓延或随雨水、灌溉水、农具等进行传播 , 侵染幼苗根颈部进行为害 。 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 , 以6~8月发生最盛 。 土壤粘重 , 酸变过大 , 地势低洼 , 茶苗长势差 , 以及前作为感病寄生地 , 病害发生亦重 。
防治方法:选择生荒地或非感病作物的地作苗圃 。 注意茶园排水 , 改良土壤 , 促进苗木建壮 , 增强抗病力 。 感病苗圃应及时清除病苗并进行土壤消毒 。 药剂用70%五氯硝基苯每方1~2.5公斤 , 加细土后撒施土面混匀 。 7~10天后再撒一次 。 感病较轻的苗木可用药液灌蔸 , 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0.5%硫酸铜液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 。 移栽茶苗叶可用20%石灰水浸泡消毒 。

茶根癌病(与茶苗立枯病比较)
 
  分布及症状: 主要为害茶苗 , 在部分茶区发生严重 , 造成茶苗枯死 。 以扦插苗圃中常见 , 主侧根均可受害 。 病菌从扦插苗剪口或根部伤口侵入 , 初期产生淡褐色球形突起 , 以后逐渐扩大呈瘤状 , 小的似粟粒 , 大的象豌豆 , 多个瘤常相互愈合成不规则的大瘤 。 瘤状物褐色 , 木质化而坚硬 , 表面粗糙 。 茶苗受害后须根减少 , 地上部生长不良或枯死 。
 
病原:茶根癌病菌为野杆菌属[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et T.) Conn.]细菌 。 菌体短杆状 , 具1~3根极生鞭毛 。 在普通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圆形菌落 。 发育适温为25~29℃ , 致死温度为51℃(10分钟) 。 在pH7.3时发育最好 。
发生规律:根癌病菌在土壤或病组织中越冬 。 次年环境适宜时 , 借水流、地下昆虫及农具传播为害 。 病菌从苗木伤口或切口处侵入 , 在组织内生长发育 , 刺激细胞加速分裂 , 产生癌瘤 。
防治方法:要严格苗木检查 , 防治地下害虫 , 减少根系伤口 。 苗木必要时可用20%石灰水浸根10分钟消毒后再移栽 。
茶苗根结线虫病
 
分布及症状: 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浙江、福建等温暖的产茶区 。 此病是由一种很小的线虫引起 , 当线虫侵入茶根后 , 使根部形成肿瘤,形似黄豆、菜籽等 , 且大小不一 , 受害根系无须根 , 畸形 , 有时根系末端比前端粗 , 病株地上部分生长不良 , 植株矮小 , 生长衰弱 , 叶片发黄 , 干旱季节叶片易大量脱落而枯死 。
发生规律: 根结线虫是喜高温干燥的好气性生物 , 1年发生多代 , 当土温达25~30℃ , 土壤湿度为50%左右时 , 在地势高、土壤结构疏松的沙质土中 , 20~30天就可完成1代 , 而线虫在表层土壤比在下层土壤发生多 , 10℃以下时即停止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