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可组织教师以适宜的方式巩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相关知识 , 为了解儿童、理解儿童、支持儿童储备必需的养料 。 那些关于儿童身心发展或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为教师理解儿童的特质、儿童的需要、儿童的成长规律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支持 。 正是这些看似严肃甚至枯燥的原理、规律为教师从不同角度认识幼儿提供了依据或思路 , 或者说为教师提供了认识幼儿的捷径 。 只有掌握了关于儿童的基础知识 , 才能实现对儿童的了解和理解 , 才能体会到儿童的特质和价值 , 才能敏感于儿童的需求和需要 , 才能意识到何为“儿童本位” 。
所以说 , 尽管“儿童知识”不是形成“儿童意识”的充分条件 , 但缺乏相关知识的所谓“儿童意识”一定是玄虚而无法落到实处的 。 例如 , 经过培训 , 很多教师形成了主动观察并记录幼儿行为的意识 , 掌握了正确的记录方法 , 但对如何分析幼儿行为、怎样生成最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策略存在困惑 , 导致观察止于完成记录 , 不少珍贵的资料停留在纸面上 ,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教师们缺乏必要的、系统的儿童与教育的知识 。
要知道 , 要想在教育实践中合理解读幼儿的行为 , 给予恰切的回应或支持 , 并在这一过程中站稳“儿童本位”的价值立场 , 仅仅依靠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或技术性的短期培训是远远不够的 。
有人可能会质疑 , 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在入职前已经系统学习了儿童学习理论、儿童心理发展等专业课程 , 是否还有必要给已经忙碌不堪的教师增加负担 。 回顾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学习历程不难发现 , 其职前的专业理论学习侧重于专业知识入门及对“概念中”的幼儿形象的建构 , 随着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接触真实的、有个性的幼儿 , 他们的理论学习就需要与实践对接 , 侧重于对实践的诠释 , 而这时也是教师理解“一个原理 , 多个表现”的最好时机 。
例如 , 都是处于“去自我中心”阶段 , 不同年龄、性别、个性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 , 如果教师在拥有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这一概念就会更加全面、深入和准确 。 因此 , 入职后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 , 也是高效的 。 只要组织得法 , 并不会给教师带来过多的负担 。
儿童意识作为具有理论特质的概念 , 可与其对应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不胜枚举 , 因此本文所提出的策略建议只是可能的实践万象的一角 , 希望各位幼教工作者体悟策略建议的要义 , 围绕本园、本班幼儿实际采取具体、有针对性的教育行动 , 这才是对“儿童意识”最好的诠释 。
-END-
⊙作者:张斌 ,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所有 , 欢迎转发朋友圈 , 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
推荐阅读
- 儿童画环境教育画画
- 关于疫情的激励语言 关于疫情的激励句子
- 儿童外出旅游小常识_小朋友外出旅游注意事项
- 生活小常识广播稿400字 关于生活小常识的广播稿200
- 打针的故事关于打针的故事
- 留守儿童的视频教育视频
- 云冈石窟的详细资料(关于云冈石窟的详细资料)
- 徐誉滕个人资料(关于徐誉滕的简介)
- 优美的开头和结尾摘抄(关于优美的开头和结尾摘抄)
- 北芪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关于北芪的功效与作用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