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特色美食文化 侯哥特色美食

夜晚,年轻人在九眼桥的酒吧举杯,跟着节奏和霓虹灯动次打次扭动;白天,老年人在致民路的茶铺打牌,搓麻将和龙门阵的声音此起彼伏 。
不足十米的短小巷子勾连起两条街两个群体 。
老年人,饭后沿着九眼桥的林荫下吹风纳凉;年轻人,酒前在致民路的马路边吃面烫火锅 。 喝完酒,还是那群人,凌晨又继续吃着鬼饮食 。
一前一后,一动一静,资格成都人的吃喝耍法,不冲突,很和谐,是生活,会耍的成都人又把致民路盘活了 。
展开全文
社区小公交从致民路的起点站开出,兜兜转转在林荫中又开回致民路的终点站,老成都对致民路有特殊的感情 。
致民路50号,曾经是耀华食品厂,这里生产的糖果,大概可以和上海的大白兔媲美;31号,是芙牌洗涤用品公司,曾经成都人家家户户用过的芙蓉肥皂从这儿来 。

侯马特色美食文化 侯哥特色美食

文章插图

更久远一点,致民路确切的历史在1938年之后,那年开辟新南门,取“致民以治”的意思,有了致民路 。
当时国内难民蜂拥至成都,政府为了安置这些难民,从东往西在致民路两边规划了十一街、十二街、十三街、十四街、十五街、十六街 。
十一街是成都少有的老断头路,路上立着三两棵老树 。 曾经有个猫猫庙,也叫老虎庙,年代古老到了明朝 。 在清代的地图上,那时门前的路还叫老虎街 。
街名改了,老庙前几年也没了,挂了个牌牌,只剩上个世纪30年代修的一排老房子还保持着老成都的风貌 。
致民路十一街以前有7家在卖茶,文化界人士常去,现在只剩下3孃一家 。
开小卖部的是5孃,她的短发卷起,时常抱着一只玻璃茶杯招呼客人,没拿水杯的时候双手便交叉抱在胸前,很干练 。
老年人坐在一角看报,年轻人闯入拍婚纱照,一只笼中狗叫个不停 。
茶只有10元15元,标准盖碗茶,喜欢哪个位置老板就给你把桌子一只抬过去,刮动盖子,轻吹两下,茶香浸满唇齿舌尖 。
街沿两侧,附近的居民在这里搓了几十年的手搓麻将,价格从几年前的两元一位涨到现在的三元一位,包含茶钱,低廉的物价,时光仿佛静止 。
下午5点,麻将准时结束,发黄发旧的竹椅,红漆方桌通通收起,塑料板凳和小方桌铺好 。
此刻,是致民路的火锅串串鬼饮食时刻,餐饮大佬在熙熙攘攘的车流人群中登场 。
侯马特色美食文化 侯哥特色美食

文章插图

中午幺鸡面,下午十一街喝茶,晚上虾脑汇逗号田螺,转场去河边酒吧喝点酒,深夜再继续回到致民路的重庆嘉陵老火锅、马路边边麻辣烫,或者李不管把把烧、朴田、霸王虾……
新新旧旧,突然就有了20多家店,但在致民路吃饭,依然是老成都邻里街坊的感觉 。
10多岁的时候,原源就在九眼桥的酒吧里开瓶子,6年前他租下十一街的茶铺,开了这家三木子虾脑汇 。
没人看得上的地方,他和房主把合同签到了房屋拆迁之前,每月固定1600的房租,高瞻远瞩让后来者羡慕 。
现在这边的铺面已经涨到3000多,还不包括八万块的转手费 。 原源见证了致民路美食越来越兴盛 。
十一街的茶铺一间间分别变成了牛杂火锅、好吃面、幺鸡面和逗号田螺 。 两层的木房子,下面开店,上面住人或堆杂物 。
茶铺上打牌的,还是那些周围的老邻居 。
【侯马特色美食文化 侯哥特色美食】要知道,几年前的致民路,晚上八点之后,路上可一个人影都看不见,冷清得吓人 。 只有几家老馆子,知道的人悄悄吃了很多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