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得狂犬病的早期症状及治疗

狂犬病是猫和其他动物以及人类共患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自然疫源性的传染病 。 以狂躁不安、意识紊乱 , 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亡为主要特征 。 近年来证明 , 一些外表健康的猫 , 其唾液内却带有狂犬病病毒 , 因此在防疫上应引起充分注意 。 在我国 , 犬、猫是主要传染源 。 本病多数是通过感染动物咬伤所致;被带毒猫舐、啃、吻或污染物接触破损的皮肤、黏膜时 , 也可发生感染 。

(1)病原 。 狂犬病病毒属核糖核酸型弹状病毒 。 狂犬病毒具有两种主要抗原 。 一种为病毒外膜上的糖蛋白抗原 , 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病毒具有神经毒性 , 并使体内产生中和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 。 中和抗体具有保护作用 。 另一种为内层的核蛋白抗原 , 可使体内产生补体结合抗体和沉淀素 , 无保护作用 。 病毒粒子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试管形或子弹形 。 从病猫体内所分离的病毒 , 称自然病毒或街毒 。 其特点是毒力强 , 但经过多次试验动物继代培养后 , 毒力降低 , 即可制作疫苗 。 病毒主要存在于猫的唾液腺、唾液和中枢神经细胞内 。 狂犬病毒易被紫外线、甲醛、50%~70%乙醇、升汞和季胺类化合物(新洁尔灭)等灭活 。 其悬液经56c30~60分钟或100c2分钟即失去活力 , 对酚有高度抵抗力 。 在冰冻干燥下可保存数年 。
(2)流行病学 。 狂犬病在世界很多国家均有发生 。 近年来因为喂养猫狗的逐渐增多 , 所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 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约占80%~90% 。 其次为猫和狼 , 因此宝贝狗和乖猫咪已成为人畜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 。 主要传播途径是被患病动物咬伤而感染 。 近年来研究证明 , 本病也可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 少数也可由外观健康但带毒的犬或猫接触健康犬、猫伤口或与猫共睡一个窝中而感染 。 狂犬病发病无季节性 , 一般温暖季节发病较多 。
(3)发病机理 。 狂犬病病毒对神经组织有很强的亲和力 。 发病机理分为三个阶段:1局部组织内小量繁殖期 。 病毒自咬伤部位入侵后 , 在伤口附近横纹细胞内缓慢繁殖 , 约4~6日内侵入周围神经 , 此时病人无任何自觉症状 。 2从周围神经侵入中枢神经期 。 病毒继续繁殖 , 并按离心方向由中枢神经向外周扩散 , 抵达唾液腺 , 进入唾液 , 同时病毒损害神经元细胞和血管壁 , 引起血管周围细胞的浸润 。 神经细胞受刺激首先引起兴奋 , 然后因麻痹而引起呼吸系统衰竭而死亡 。
(4)症状 。 狂犬病潜伏期一般为15~50日 , 长的可达数月 , 甚至数年 。 病猫的行动反常 , 喜躲藏在阴暗处 , 不听呼唤 。 即使主人呼唤 , 也无反应 , 甚至攻击主人 。 病猫出现异嗜 , 见到任何物体 , 都要咬食 。 病猫狂暴不安 , 乱跳乱咬 , 最后终因麻痹而死亡 。 根据症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1麻痹型(或称沉郁型):病猫一般兴奋期很短 , 随后共济失调、麻痹 。 病初 , 由于咽喉和咬肌麻痹 , 病猫流涎 , 采食和吞咽困难 , 下颌下垂 , 随后麻痹发展到全身 , 最终昏迷而死 。 2狂暴型:病猫先出现敏感、警觉 , 然后出现乱咬 , 或稍受刺激就高度兴奋 , 疯狂攻击 。 有的咬齿或自抓 , 发出嘶哑叫声 。 多数在出现明显症状后2~4日死亡 。
(5)诊断 。 如果病猫出现典型狂犬病的症状 , 结合病猫接触史和病史可以做出初步判断 。 如果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 。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荧光抗体法和动物接种法 。
(6)防治 。 在狂犬病流行区 , 应坚持对猫每年进行预防注射狂犬病疫苗 。 如果发现病猫不必抢救 , 一律扑杀、焚烧、深埋 。 如果猫咪被咬伤 , 为防止发生狂犬病 , 要对被咬伤的猫咪隔离观察 , 防止其咬伤人和其他动物 。 如其也开始咬人 , 则应尽快对可疑病猫扑杀 。 处理病猫伤口先让伤口流出部分血液 , 以减少病毒吸收 , 再用肥皂水充分冲洗 , 并用3%碘酒处理创口;如有症状可根据病情 , 对症治疗 , 如镇静、抗痉药物及氢化可的松等激素 。 被咬伤的猫 , 应同时注射抗狂犬病免疫血清 , 于伤口周围分点注射 。 免疫血清应在被咬后72小时内注射完毕 。 一旦发现狂犬病症状立即扑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