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

每天分享有趣有用的新鲜资讯
如果你也喜欢, 请点击右上角
分享给周围的朋友们吧
春风文化
◆ ◆ ◆ ◆ ◆
生养分离——惩罚等在未来
这个问题, 我想从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起 。
我的一个侄儿, 他是82年出生的, 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成家 。 孩子现在刚过了一周岁生日, 马上要被奶奶带回山西老家去 。 原因是他们的房子很小, 几个人长期挤在一个狭窄的空间里, 心理压力都比较大;另外, 小孩子的爷爷一个人在老家, 生活上长期没人照顾, 也是个问题 。 作为80后的小俩口, 已认识到把孩子全托给老人, 长时间见不到孩子是件不可取的事, 但囿于现实, 又不得不妥协一下 。 一家人最后商定的方案是, 奶奶把孩子带回老家, 每隔一个月来北京住一个月, 这样交替着两头跑, 虽然奶奶辛苦些, 但可保证孩子有一半的时间能天天见到父母亲 。 总的来看, 这应该说是个比较“两全齐美”的办法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

文章插图

这个例子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 我近几年在生活和工作中接触了很多家长, 总的来说, 我觉得目前家长们面临的困惑或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几个方面, 如何解决和孩子的分离问题, 应该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困惑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

文章插图

在这一点上, 应该说80后比70后的感受更强烈 。 我想, 这个变化是个好现象 。 更年轻的父母们越来越意识到和孩子相处的重要性, 不再简单地把“生”与“养”分开来 。 这一点, 我认为80后整体来说比70后上了一个台阶 。 这可能缘于家长们学习的意识越来越强, 从做家长的素质及水平上来说, 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
前几天看媒体报道关于各地“用工荒”的问题, 往年是农民工进城找不到工作, 现在是城市企业招不到工人 。 媒体分析了几条原因, 其中一条是, 80后一代陆续成为了父母, 他们看到了农村留守儿童大面积出现的问题, 不愿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 他们已比较清楚地意识到, 现在外出多赚一点钱, 但因此失去了陪伴孩子的机会, 耽误了孩子的教育, 是件不合算的事 。
展开全文
70后这一代父母, 他们很多人已开始品尝由自己制造的“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寄养儿童”所带来的“恶果” 。 有他们作为前车之鉴, 更年轻一代父母们已有意识地避免和孩子分离 。 但现在整个社会生活还是快节奏的, 竞争式的, 80后所面临的社会竞争压力一点不比70后少, 所以他们作为家长, 在分离问题上内心有更多的冲突, 如何能充分地陪伴孩子, 又能兼顾自己的工作, 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两难问题 。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曾用猕猴做过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 。 他把一些幼小的猕猴和母亲隔离开来, 在小猴子的笼子里安装了两个“假妈妈” 。 其中一个妈妈用硬梆梆的钢丝做成, 但胸口上有奶瓶, 另一个妈妈用绵软的绒布包裹, 但没有奶水 。 按照人们“有奶就是娘”的常理推断, 小猴子应该和有奶的“妈妈”更亲近 。 事实则不然, 小猴子只是在饿了的时候才靠近钢丝做的妈妈, 一吃完奶, 就回到了绒布妈妈这里 。 这个细节, 可以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 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 。 这个实验到这里还没有完结, 到这些猕猴成年后, 基本上都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 实验人员把它们和另外一些吃母乳、在母亲怀抱正常长大的猕猴放一起后, 这些从小没得到正常母爱的猕猴不能正常融入集体生活中, 大多数性情冷漠, 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 。 实验人员通过人工办法让这些有心理创伤的母猴怀孕, 待小猕猴出生后, 这些母猴对小猴冷漠而无情, 残忍地虐待小猕猴, 有的甚至咬死了自己的孩子 。 猕猴和人的基因有94%是相似的, 它们身上反映的正是人类最初始的情感状态 。 这个实验说明, 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 是一个有智力的生命能正常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东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