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国情的茶饮料包装


适合国情的茶饮料包装

文章插图

适合国情的茶饮料包装【适合国情的茶饮料包装】茶乃我国大众喜爱的饮料, 自80年代日本开发成即饮式罐装饮料进入市场以来, 已风靡世界 。 但在我国发展缓慢 。 本文笔者以大量调查事实分析了茶饮料市场进入迟缓的原因, 并特别就使用适合国情的透明直观的茶饮料包装提出建议 。 1、茶饮料的市场进入为什么这样难?中国人饮茶, 历史源远流长, 在人际交往, 公务活动和日常生活中, 茶成了一种具有高尚象征意义的饮品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还发现茶对调节人体代谢功能, 增强免疫能力及预防某些疾病有重要作用 。 茶中的儿茶素、黄酮苷、脂多糖及某些微量元素已被科学实验证实是预防癌症,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等具有保健功能的重要成分 。 但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方式使人们不可能每天都腾出大量时间慢斟细品 。 八十年代, 日本伊藤园以我国乌龙茶为原料, 首先推出即饮式茶饮料(250ml马口铁易拉罐和1.25PET瓶), 通过电视广告和自动售货机大力促销 。 十多年来, 茶饮料不仅风靡日本, 也在欧美和东南亚大肆流行 。 笔者一九九七年在日本讲学期间, 听同行介绍, 1996年日本已有茶饮料灌装厂250家, 年产销量为360万吨, 每年仅生产乌龙茶饮料, 就要从中国进口(包括台湾省)各类乌龙茶2万吨, 近年来还推出龙井茶、茶莉花茶及多种中草药茶饮料, 畅销不衰 。 平均每个日本人年消费量达到24公斤 。 据统计, 1997年全世界茶饮料生产量已达1000万吨(包括冰茶) 。 但我国自九十年代初茶饮料上市以来, 先后有数十家饮料厂向市场推出茶饮料, 产量至今只有10余万吨, 市场也局限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少数南方大中城市 。 什么原因阻碍了茶饮料在中国这个饮茶大国的流行?几年来, 笔者组织有关人员在重庆、成都、昆明等地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 就市场容量而言, 中国每年国内消费各类茶叶近30万吨, 按照1:100的茶水比换算成茶饮料, 即为3000万吨 。 其中如果110开发成即饮式茶饮料, 国内市场每年也可销售300万吨 。 交通部门提供资料表明, 全国流动人口每年均在10亿人次以上, 若每人在流动中消费500ml茶饮料, 亦达50万吨 。 说明茶饮料的潜在市场十分巨大 。 同时, 我们也注意到, 茶由泡饮慢啜改为开罐即饮, 由热饮改为冷饮, 消费者有一个观念和习惯转变过程 。 首先他们要克服多年来“冷茶伤胃”、“隔夜茶致癌”等缺乏科学依据的传言影响;也要把经现代科学的严格萃取、精细过滤、高温瞬时灭菌()及无菌化灌装生产的茶饮料同传统方法烹制的茶水加以区别 。 因为, 国人饮茶较西方更为讲究, 既要观其形和色, 又要欣赏其香和味, 某些嗜茶者对特定的香味还有一定依赖性 。 其次, 从经济上来看, 对于大多数并不富裕而又讲求实惠的普通老百姓而言, 花掉月工资1100买一罐茶饮料, 有26.4的受访者称“不值”;58.3的人认为“必要时也要买”;只有13.2表示, “只要口感好, 干净卫生, 随时都可买 。 ”2.1受访者称“不知道” 。 而在日本买一罐茶饮料花100日元(相当于6.5元人民币), 这和日本人的月平均40万日元高收入比较起来, 遍布大街小巷的自动售货机使茶饮料畅销不衰就不足为奇了 。 综上所述, 要打开茶饮料徘徊不前的局面, 使适合中国国情和国人口味的茶水迅速走上国内市场, 大力加强宣传以外, 看来还要做许多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 下面仅就茶饮料的包装现状和发展前景谈一点个人意见 。 2、世界茶饮料包装现状分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 茶水是一种高尚饮品, 又是一种高科技产品 。 这是由于茶的功能和茶饮料本身的工艺要求所决定了的 。 茶中含有的儿茶素, 咖啡碱等成分, 既赋与茶以特定的功能性作用, 也给其提取、保存带来一定困难 。 目前, 现代科技已攻破茶饮料生产技术中诸多难题, 而包装和保藏就成为生产厂家必须十分重视的关键 。 据统计, 全世界已在使用的茶饮料包装有(1)玻璃瓶、(2)金属易拉罐、(3)纸铝塑复合砖型利乐包、(4)聚酯瓶(PET, PEN)等 。 而国内主要是金属三片罐、利乐包和聚酯瓶(PET) 。 以下就目前使用三种包装之利弊作一分析:2.1 马口铁三片罐国内大多数茶饮料生产厂家都建了三片罐生产线, 如山东龙喜乌龙茶、河北旭日升冰茶、上海富迪乌龙茶等 。 规格为320、350、385等 。 金属罐的优点是加工适应性强, 损耗小, 阻隔性优良、包装印刷色彩鲜艳, 但成本偏高, 灌装茶对内涂膜要求更为严格 。 这类茶饮料的质量问题大多因内涂不均匀而引起 。 环保处理也比较困难 。 加之由于资源、市场和资金、技术条件等限制, 国家产业政策尚不允许大量推广 。 但三片罐在大中城市仍有一定需求 。 2.2 纸铝塑复合利乐包(Tetra Pak)目前台湾省流行的一种包装形式 。 在国内如江苏统一红茶、麦香奶茶, 杭州顶新绿茶等 。 主要规格有250、300、380 。 由于使用多层材料复合, 包装内壁和茶水分别灭菌, 无菌化灌装, CIP系统清洗, 产品保质期长, 包装成本较为便宜 。 但设备复杂, 造价较高, 国内引进多条生产线至今不能满负荷生产, 加工包装形状大同小异, 产品直观性差, 国内市场销售一直不旺, 笔者认为, 这种包装应面向旅游市场和中、小学生, 并注意使价格保持较低水平 。 2.3 PEN和耐热PET(PEN)瓶PET(Polyethylene Terephthlate)是一种耐压性聚酯材料, 由美国百事可乐公司于70年代首先推上市场 。 由于价格便宜, 透明性, 气密性和耐压强度好, 1995年全球达到200万吨, 占全球软饮料市场37 。 但犘犈犜瓶在耐酸碱和耐温方面还有许多缺陷, 如瓶子在60以上, 发生颈部软化和体积收缩, 因此非碳酸饮料必须使用超高温瞬时灭菌(UHT), 经冷却后在无菌条件下灌装密封, 这就对灌装环境和设备技术提出严格要求 。 日本日精(ASB)机械制造公司于九十年代初期向市场推出HSO系列耐热PET(PEN)瓶生产技术设备, 即在普通PET生产工艺流程中加入一个烘炉加热工艺, 缩短坯管原来的加热时间, 提高结晶温度, 从而提高结晶速度和结晶效果, 使PEN瓶可以实现热灌装, 即在8590条件下进行茶饮料灌装 。 热灌装无疑对简化茶饮料生产工艺、保证茶水产品质量提供有利条件 。 日本伊藤园, 朝日, 三得利等公司纷纷采用耐热PEN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 但由于设备造价太昂贵(一条生产线150万美元左右), 瓶子价格是普通PET瓶1倍以上, 多望而生畏 。 2.4 PP与BOPP瓶为了寻找适合中国国情、价廉物美、造型别致, 而又适合热装的茶饮料包装, 1996年笔者发现日本长野FONTIER公司与美国合作采用新型?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技术, 并由香港佳达实业公司向亚洲市场推出了EFB 2000P和EFB 1000R两种型号的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机 。 用普通注(挤)一吹法生产的聚丙烯(PP)中空容器, 阻隔性、耐热性、刚性均比PET好, 但其透明度和低温抗冲击能力较PET差, 因此普通PP在食品包装容器中的应用进展缓慢 。 采用注(挤)一拉一吹工艺生产的双向拉伸PET瓶使其诸多性能大大改善, 拉伸后重量减轻, 节省原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