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学问


泡茶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学问

文章插图

泡茶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学问【泡茶不仅是一门技术 更是一门学问】每个人都会喝茶 , 但不一定会泡茶 。 当前 , 茶叶品类繁多 , 水质差别明显 , 冲泡技术各不相同 , 每个人泡出的茶色、茶香、茶味必定不同 。 即便拥有好茶、好水、好茶具 , 若没有掌握好泡茶工艺和技术 , 也难真正泡出一杯好茶 。 泡出一杯好茶 , 必须具备五个条件:水质、水温、时间、茶量、心情 。 一是水质 。 水为茶之母 。 水之于茶 , 犹如水之于鱼一样 , 鱼得水活跃 , 茶得水则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 。 择水先择源 , 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 , 但只有符合源(出处)、活(流动)、甘(甘甜)、清(洁净)、轻(分量)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 。 茶圣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 。 当代科学试验得出用于泡茶的水质评价结果——泉水第一 , 深井水第二 , 蒸馏水第三 , 自来水最差 。 二是水温 。 水温不同 , 泡出的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 , 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 。 通常 , 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品类、制茶原料密切相关 , 比如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需用沸水直接冲泡 , 而细嫩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叶则需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泡 。 具体而言 , 龙井、信阳毛尖等高档细嫩绿茶宜用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 , 乌龙茶等青茶宜用茶具烫热后再泡 , 砖茶等蒸压茶宜用100摄氏度以上的沸水冲泡 , 最好是煎煮后饮用 。 三是时间 。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 , 与茶叶品类、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有一定联系 。 在日常生活中 , 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 , 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 , 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 , 加盖4至5分钟后 , 便可饮用 。 一般茶叶以冲泡三次为宜 。 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 , 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 , 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 , 便可一次快速饮用 。 四是茶量 。 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 , 并无统一的标准 , 而是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 。 饮茶者是茶人或劳动者 , 可适当加大茶量 , 泡上一杯浓香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初学饮茶、无嗜茶习惯的人 , 可适当少放一些茶 , 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 。 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 , 一般来说 , 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 , 沸水为好 , 但茶类不同 , 用量不一 。 倘用乌龙茶 , 茶叶用量要比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 , 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 。 五是心情 。 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关键因素 。 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韵 , 也是与自然的对话 。 在茶艺界 , 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 , 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态的体现 。 唯有在平常心态下 , 才能泡出最优质、最纯正的口感 。 若想泡好茶 , 除了把握好水质、水温、时间、茶量、心情 , 还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 , 特别是重视好泡茶的八个环节:烫壶、温杯、置茶、高冲、刮沫、低斟、闻香、品饮 。 无论是泡什么茶 , 第一道茶为何总是用以冲杯或洗尘?这源于琛瓯洗尘的美妙故事 。 传说清初有一人名叫若琛 , 是发明小瓯杯的景德镇人 , 以制作美观、耐用的茶具而闻名 。 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 , 念了一道毒咒 , 毁坏了茶具 。 要解开这道咒语 , 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 。 于是 , 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 , 咒语解开了 , 茶具恢复原样 。 后人为了纪念若琛 , 就把他发明的茶杯叫作若琛瓯 , 把第一道茶水称为琛瓯洗尘 。 如今 , 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工夫茶中的第一道 , 后人用以洗尘之意 , 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 总之 , 泡茶不仅是一种技术 , 更是一门学问 , 值得爱茶者、品茶者去深入探究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