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辰 , 你是不是感觉你伴侣的分缘总比你好?他们似乎总有小伙伴一路出去玩 , 而你经常独自待在家里 。 事实真的是如许吗?
很遗憾 , 从某种角度来说简直如斯 。 不外不要悲伤 , 因为现实上我们所有人都是如斯 , 几乎每小我城市感觉伴侣的伴侣数目比本身多 , 分缘比本身更好 。 你不相信吗?为了理解这个问题 , 美国研究人员对在线社交收集平台进行了调查 。 他们存眷Facebook(美国的社交收集平台)所有的活跃用户 , 并调查了整个平台用户的平均程度 , 发现用户平均拥有190个伴侣 , 而用户的伴侣平均有635个伴侣 。 也就是说 , 平均而言 , 每小我的伴侣数目低于伴侣的伴侣数目 。
对于线下社交收集的研究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向 。 这种现象被称为“友情悖论” 。 1991年 , 社会学家斯考特·费德初次提出这一概念 , 在研究社交收集布局时他发现 , 年夜部门人的伴侣比他们有更多的伴侣 。 后来 , 跟着研究者不竭研究 , 他们发现这一悖论现实上并不仅限于“伴侣数目”这一层面 , 在年夜大都环境下 , 人们的伴侣会比他们加倍优异、加倍当作功 , 综合这些研究成长出了“广义友情悖论” 。
文章插图
数学阐发:社交花蝴蝶惹的祸
这一结论看上去很违反直觉 , 因为友情是双标的目的的 , 若是你认为你的伴侣数目比伴侣的少 , 那么你伴侣的伴侣数目该当比他伴侣的多 。 那他怎么还会感觉本身不如本身伴侣的多呢?然而 , 这倒是事实 , 这一悖论从数学上阐发也站得住脚 , 其实就是加权平均和算术平均数的问题 。
我们假设A、B、C、D是四个学生 。 A独一的伴侣是B;B是社交达人 , 和大师都是伴侣;C和D彼此是伴侣 , 和B也是伴侣 。 为了便利 , 我们把“伴侣数目”界说为得分数 。 那么 , A就有1分 , B有3分 , C和D别离有2分 。 加起来一共有1+3+2+2=8分 , 所以平均每小我的得分是8/4=2分 。
这个平均值“2”即是每小我的伴侣数目 。 那么每个伴侣的伴侣数目是几多呢?试想一下 , 面临这个问题 , 四个学生会纷纷喊出他伴侣的伴侣数目 。 A会说 , B有3分;B会说 , A有1分 , C和D别离有2分;C会说 , B有3分 , D有2分;D会说 , B有3分 , C有2分 。 这些加起来一共是3+1+2+2+3+2+3+2=18分 , 因为计较了8个数 , 是以18/8=2.25 。 这个“2.25”即是伴侣的伴侣数目 。 显然 , 2.25年夜于2 , 也就是说伴侣的伴侣数比每小我的伴侣数多 , 这就是“友情悖论”所说的现象 。
【为什么朋友的人缘总比你好?】这个“2.25”其实是1、3、2和2的加权平均值 , 所谓“权”是指一个数据呈现的次数 。 让我们再来看看上面这个18是怎么得来的:A被提到过一次 , 因为他只有一个伴侣 , 是以他对总分的进献是1×1=1;B被提了3次 , 是以他对总分的进献是3×3=9;C和D别离被提了两次 , 别离进献2×2=4 。 换句话说 , 各个得分在加起来之前先平方了 , 这种运算方式所求得的平均值当然比算术平均值高 。 在计较“伴侣的伴侣”这个过程中 , 每小我的伴侣城市被列举一遍 , 一小我拥有越多的伴侣则越轻易被反复计较进来 。 好比社交达人B有3个伴侣 , 那么“B拥有3个伴侣”这个前提在B的3个伴侣别离计较本身的“伴侣的伴侣数目”时 , 就被反复利用了3次 。 所以社交达人的权重很年夜 , 对总和发生主要影响 , 会拉高平均值 , 换句话说 , 其实是因为存在社交达人 , 会让你发生你的伴侣分缘都比你好的这种“错觉” 。
理解现象背后的素质
推荐阅读
- 镜子里的你那么好看,拍照时为何那么丑?终于找到原因了
- 忍了30多年的日本还是退群了,血腥大屠杀又要开始了吗
- php怎样将数组中所有的键名组成一个新的数组
- 如何解决微信删除后点赞评论还在的情况
- php怎样取出数组中的值
- 如何快速查看别人在我的电脑里做了什么
- php中怎样获取上个月的日期
- 1998给2018埋下的伏笔:马云刘强东赵薇冰冰,锵锵三人行
- 从康熙打到乾隆,清朝为什么非要死磕准噶尔?
- 怎样加快我们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