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之不见保 为不用恩焉翻译 百姓之不见保翻译

【百姓之不见保 为不用恩焉翻译 百姓之不见保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老百姓没有受到爱护, 是因为君主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啊 。 这句话出自:《齐桓晋文之事》 。 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 施行王道的经过, 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仁政主张 。

百姓之不见保 为不用恩焉翻译 百姓之不见保翻译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孟子(前372—前309), 名轲 。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 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且称其为“亚圣” 。 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 。 他的老师是孔子之孙孔伋(子思)的门人 。 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 宣传先王之道 。 不为采纳, 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 作《孟子》7篇 。
百姓之不见保 为不用恩焉翻译 百姓之不见保翻译

文章插图

《齐桓晋文之事》这篇文章记录了孟子游说宣王行仁政 。 说明人皆有不忍之心, 为国君者, 只要能发扬心中这种善端, 推己及人, 恩及百姓, 就不难保民而王 。 文章通过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 表现了孟子“保民而王”的王道思想和富民、教民的政治主张, 也表现了孟子善辩的性格和高超的论辩技巧 。 他的主张, 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 使他们能养家活口, 安居乐业 。
百姓之不见保 为不用恩焉翻译 百姓之不见保翻译

文章插图

然后再“礼义”来引导民众, 加强伦理道德教育, 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 。 这种主张反映了人民要求摆脱贫困, 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 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为民请命的精神, 这是值得肯定的 。 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 。 一是战国时期, 由分裂趋向统一, 战争难以避免 。 孟子往往笼统反对武力, 显得脱离实际不合潮流 。 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 显得过于天真、简单 。 孟子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价值, 与当时的社会却有很大距离, 所以是行不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