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普洱茶贸易,黄山茶叶( 二 )



同治年间 , 普洱各地因遭受“白旗下坝”五年争战 , 茶市不兴 , 各地茶商渐撤 , 茶园荒芜 , 茶业一度衰落 。 清末 , 普洱的茶业渐渐衰落 。 光绪年间 , 茶市又复活跃 , 私商恢复 , 宁洱县城有商号180余家 , 其中较大商号有“协太昌、同心昌、荣和昌”等20余家 。 在宁洱加工的普洱茶有毛尖、芽茶、小满茶、金月天等品牌 , 外型为团饼、方砖、牛心和人头团茶等 。 民间专业加工销售茶叶的较大商号有“恒和园”、“裕泰丰”、“雷永丰”等10余家 , 生产圆饼、方砖、紧团茶和双喜牌茶 。 较大商号有“鼎光恒”“同仁利”、“裕泰丰”等数家 。

近代
【历史上的普洱茶贸易,黄山茶叶】
辛亥革命以后 , 汉族商人在西双版纳一带 , 特别是在勐海从事制茶的商号如雨后春笋 , 相继开业 , 傣族商人也建立起自己的茶庄 。 民国八年(1919年) , 思茅县城流行鼠疫、疟疾 , 茶商渐撤 , 思茅茶业长期停顿 , 茶商转入易武 , 故易武茶业又一度兴旺 , 延至民国26年(1937年) 。 此后因法国重新封锁老、越边界 , 南下茶路堵塞 , 易武茶业走向萧条 。

抗战时期

外省人大量进入普洱 , 不少人从事商业 , 普洱商业又有了新的发展 。 商旅路线主要为南、北两途 。 北路即由普洱直往昆明 , 主要输出茶叶、食盐、地产中草药材 , 输入布匹、香烟等 , 称为“省货”;南路由普洱输出食盐、银饰等 , 经思茅、车里至佛海 , 销售后又转运茶叶至缅甸 , 输入象牙、煤油、洋靛、棉花、棉纱、布匹、西药、鹿茸、虎骨及杂货等 , 称为“坝子货” 。 此时的普洱茶不仅行销国内四川、西藏、湖南、湖北等省区 , 而且远销港澳、缅甸、越南乃至欧洲 , 尤在日本和西欧享有盛名 。 普洱成为滇南重镇和商业活动中心 。

抗战初期 , 佛海的普洱茶也是畅销无阻 , 国外至缅甸、印度、暹罗、南洋、香港一带 , 内地则遍及云南、贵州、康藏等地的商业市镇 。 日军南进时 , 由于战祸侵袭佛海一带 , 国内外交通受阻 , 因而产销不如前 。
苦丁茶能减肥吗
上个世纪50年代

人民政府曾大力宣传工商业政策 , 提出“恢复老茶园 , 开展新茶园”的号召 , 茶园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 , 茶叶产量比抗战后增长了许多 , 私商也纷纷收购 , 外销马来西亚、香港、仰光等地 。 但由于茶价总体低廉 , 茶农采摘茶叶不足维持生活 , 且若由内地入藏 , 耗时久、运费高 , 因而产销量都不高 。 上个世纪60年代 , 也曾号召“大搞茶园建设” , 在思茅坝、曼歇坝、景东县文井大街开垦新式茶园 。 1975年 , 新建普洱茶厂 , 先后加工制作的青茶、红茶、沱茶、特制普洱茶等六大类40多个品种 , 国内国外均有销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