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繁华的上海茶馆,勿忘我花茶( 二 )


墨红玫瑰
另一类是低档茶馆 。 它遍布街市里弄, 其中数量最多的是一种俗称“老虎灶”又叫“熟水店”的茶馆 。

所谓老虎灶, 就是卖开水的“小店铺” 。 早先这种烧开水的大炉, 炉面平整, 下面埋口大铁锅, 靠里面又砌两口小锅, 人们从远处望去, 两口小锅像双眼, 大锅像老虎的皿盆大口, 那通向屋顶的高高烟囱, 极像一条竖起的老虎尾巴, 故而上海人皆称这种店为“老虎灶” 。 清末民初, 上海滩老虎灶屈指可数, 而且生意平平淡淡, 那时的商店大多自己生炉子炼开水, 供店伙计泡茶喝 。 因为那时如果自家不生炉子, 就需要柃拎了茶壶到老虎灶去冲开水, 那时没有开水瓶, 无法使开水保温, 一壶茶喝完, 要想喝就必须再向老虎灶跑, 店如果离老虎灶远, 就很不方面 。 到20年代初, 德商礼和洋行将英格兰化学家杜瓦发明的真空瓶加以改造, 制成热水瓶, 一些商店和单身汉为了减少麻烦, 都不再自己生风炉, 而是以热水瓶到老虎灶泡开水 。 老虎灶的生意渐渐兴旺起采, 再加上, 这段时期, 军阀混战和日军侵华, 一些江浙乡民纷纷逃到上海, 在短短几年内几十万人口拥入上海, 他们生活条件极差, 喝茶全部靠老虎灶解决 。

老虎灶一般设在马路边, 后面极小, 能砌一个灶头的地方就可以开店了 。 桌凳就在街边 。 老虎灶一般用的是廉价紫砂壶, 茶叶也是最低档的粗茶, 时片大, 茶色深 。 这类低档茶馆一般清晨即开门营业, 供喝早茶, 到晚上九.十点钟打烊关门, 中午不停业休息 。 来这类茶馆的茶客多为当时社会的下层人物、客通百姓, 真中也有为数众多的游民.无赖地痞 。

老虎灶时兴“吃讲茶”, 但这里的吃讲茶, 不像大茶馆和别的地方的茶馆, 是为了生意上的矛盾或帮派之间的纷争, 而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如借钱不还、家庭纠纷等 。

随着改革开放, 上海币容大有改观, 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有百年历史的上海老虎灶逐渐消失 。

旧上海的茶馆名为茶楼, 以茶招徕顾客, 但到茶楼的茶客除一些休闲老人专为品茗而来外, 绝大部分茶客是以茶楼为扬地进行各种活动的, 这与真它地方的茶馆功能有所不同 。

旧上海的合类茶馆都是新闻集散地, 消息特别多, 故而报社的采访人员、巡捕房的巡捕、便衣侦探, 都经常光顾茶馆 。 有的采访人员, 尤真是晚报、小报的采访人员在茶馆听到消息趣闻后, 往往当场在茶馆里草就文章, 直接送往报社夜班编辑处 。 而巡捕房的巡捕.侦探不仅经常从茶馆中得到破案线索, 有的就干脆在茶馆办案, 把茶馆变成公事房 。 所以, 旧上海有包打听茶会之说 。 不过, 这种茶客喝茶是不付茶资的, 茶楼老板则依仗他们的势力维持市面 。

上海的茶馆还是“劳务币场”之一 。 在一些中低档茶馆, 经常有一些木匠、瓦匠、蔑匠等手工工匠等待雇工, 他们与那些掮客、商人和手提鸟笼的茶客分角落入席, 决不温混来 。

上海茶馆另一个重要切能就是“交易市场” 。 这批人最繁华地段茶馆的最主要的一批茶客 。 每日清晨, 各行各业的大商人都到中高档茶馆里晤面.应酬, 洽谈生意, 打听信息, 联络感情, 如著名实业家刘鸿生那时就经常出入青莲阁茶楼与人进行煤炭交易 。 这批商人茶客中, 有一种被称为“日蚂蚁”的经纪人, 专门充当房屋顶租或买卖的中间人 。 由于“日蚂蚁”经常活跃在茶楼, 旧上海中凡有房屋出租出卖或需租赁房屋 。 购房的主顾, 也经常上茶楼, 谈成了, 就在茶馆契约资押 。 当时上海人称这为“顶屋币场” 。 春风得意楼, 曾一度改变经营方向, 竭力招徕一批商贾客, 为他们到这里晤谈应酬.交易记市提供方便 。 因此, 每天清晨, 头戴瓜皮帽的布业.豆业、钱业.糖业等各式商贾, 进出络绎不绝 。 时间一长, 各行业商人约定俗成, 自然形成各自每天到茶楼活动的固定的问, 彼此按行业不同而错开, 互不干扰 。 这就是人们称为“茶会”的田来 。 每天下午, 到春风得意楼参加茶会的有化工原料业商人近200入, 其中商贩近16o人 。 像城隍庙有的茶楼是做鸽子生意的商人的汇集点;又如光启南路的鑫福茶馆, 是做红木生意人的集合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