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茶道特色之争,瘦身茶


日本茶道特色之争,瘦身茶

文章插图

日本茶道特色之争【日本茶道特色之争,瘦身茶】日本茶道大概是喝饮料最复杂的方式了 。 作为一个中国人, 你很难想象喝茶要有那么正式的仪式, 要有那样多的礼法 。 要进行一次日本茶会, 一座合乎规矩的花园别墅是不可少的, 参加茶会, 你能吃到三碗米饭、一碗锅巴泡饭、一盘凉拌菜、两个燉肉丸子、三段烤鱼、一堆腌罗卜块、一些咸菜、几个蘑菇、少许海味、三碗大酱汤和一碗清汤、一道甜点、还有二两清酒, 然后你还可以去参观花园, 并且特意去厕所看看, 但绝对不能在厕所里解决个人问题 。 这些活动要花去你四小时的时间, 而整个茶会里你喝到了两次约一百毫升茶水, 你一生也不会喝到比这更难喝的东西了 。 整个茶会期间, 从主客对话到杯箸放置都有严格规定, 甚至点山东绿茶茶者伸哪只手、先迈哪只脚、每一步要踩在榻榻米的哪个格子里也有定式, 正是定式不同, 才使现代日本茶道分成了二十来个流派 。 十六世纪前的日本茶道还要繁琐得多, 现代茶道是经过千利休删繁就简的改革才成为现在的样子 。 茶叶由遣唐使传入日本, 正在日本全面学习中国大陆文明的时期, 茶是泊来品, 珍贵且新奇, 喝茶是时髦行为, 而请人喝茶无异于摆阔 。 贵族家里有几斤茶叶, 那是身份财富的象征 。 泊来的茶叶经过长途运输, 味道难以保证, 数量又有限, 茶会的重点自然也就转到大吃大喝的宴会上去了 。 日本贵族的饮食以生冷油腻为主, 净是生鱼刺块(就是大块生肉, 后来多切几刀就改叫刺身), 茶能化油, 为宴会后的消食佳品 。 以后宋代点茶法传入, 点出的茶水又太浓, 空腹喝会很刺激胃粘膜, 所以喝茶与吃燉肉倒也相得益彰 。 千利休发明了传饮法, 就是一碗茶端上来, 不管有多少人, 都必须从碗的同一位置喝茶, 传到最后一人要正好喝完 。 这种喝法令与会的武士们有些歃血为盟的感觉, 而量的掌握尤为重要, 武士都很重视尊严, 座位靠后的人喝不到, 难免械斗, 或者至少切腹, 血溅当场 。 九世纪后期, 日本停派遣唐使 。 这时官方单向的学习停止, 民间双向的交流开始 。 日本的岛国文明不同于中国的大陆文明 。 中国地大人多, 物产丰饶, 自然有无数发明, 也经得起浪费, 而日本弹丸小岛, 不能首创, 亦无资源, 就必须把学来的东西发挥到极致, 必须举一而反三 。 所以九世纪后日本虽然还在学习中国的新文明, 却也开始加上自己的特色 。 现在我们看日本的传统建筑, 觉出与中原不同, 却也说不上差别何在, 大约室町时代的日本人看这些建筑, 就和北京人看西客站差不多 。 同样, 面对一种食物, 中国人想到的, 往往是怎样吃, 从而满足身心, 而日本人想的, 却是怎样由此而提升自身, 故尔茶在中国可以是工夫茶可以是三泡台总是饮料, 在日本却成了禅茶一体的茶道 。 如果不是村田珠光到千利休, 把禅的内涵引入茶道, 那么今天流传的可能就是日本料理道, 席间的茶水也早被可乐代替了 。 日本人选择茶来赋予特殊意义, 几乎就是因为它难喝 。 只要理解了禅, 就不难理吉姆奈玛茶解日本茶道 。 甚至可以说, 不难理解整个远东文明 。 由于寺院禅宗的影响, 人们常常过分注意禅和佛教的联系 。 其实禅具有全部中国文化的背景, 比之佛教, 禅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更深 。 子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 孔子是有记载以来第一个参悟了禅的人 。 世界本来也许是有一个终极真理的, 如果人能够完全理解这个真理, 那么人世就是天堂 。 可惜人寿有限, 我们短暂的一生不足以完全领悟所有的道, 这个矛盾是人类所有哲学的根源问题 。 佛讲轮回, 基督讲末日审判, 阴阳家讲长生登仙, 马克思讲共产主义 。 儒家的解决办法是薪尽火传, 也就是前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规则, 后人通过遵循这些规则, 可以从比前人更高的起点, 去领悟人生, 从而更加接近真理 。 然而后人怎能理解前人制定的准则呢?这些准则如何不成为对人的束缚呢?孔子也说, 自己到了晚年才能随心所欲而不越矩 。 儒家在此与禅汇合, 人必须先遵循一些规矩, 修炼自己的本质, 遏制欲望的目的是使欲望不必遏制, 当人达到随心所欲而不越矩时, 规矩就不存在了 。 这也就是禅宗公案里的“勿使染尘埃”和“本来无一物”的两个境界 。 人只有通过不断地拂拭内心, 才能最终令尘埃无可染之处 。 所以茶道里禅的内涵, 不在于什么“直心就是禅”, 什么“喝茶去”, 而是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 当这些定规不再令饮茶者厌烦, 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 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 才能喝到一杯好茶 。 繁复而熟练的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 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 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棒喝的偈语告诉人处处是真理 。 日本茶道, 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 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 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的经验, 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时光来领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