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制作工艺的三要素,武夷山凤凰红茶


绿茶制作工艺的三要素,武夷山凤凰红茶

文章插图

绿茶制作工艺的三要素好吧, 茶必须有好水和好的茶具, 但是如果只有这些, 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 还是得不到好的效果 。
制茶技术包括三个要素:第一是茶叶用量, 第二是泡茶水温, 第三是冲泡时间 。 茶叶用量就是每杯或每壶中放适当分量的茶叶;泡茶水温就是用适当温度的开水冲泡茶叶;冲泡时间包含有两层意思, 一是将茶叶泡到适当的浓度后倒出开始饮用, 二是指有些茶叶要冲泡数次, 每次需要泡多少时间 。 .
1.茶的量
要泡好一杯茶或一壶茶, 首先要掌握茶叶的量 。 每次用多少茶没有统一的标准, 主要看茶的种类、茶具的大小和消费者的饮用习惯 。
茶的种类很多, 茶的种类不同, 用量也不同 。 红色和绿茶, 茶与水的比例, 大致掌握在1:5060, 即每杯放3克左右的干茶, 加入沸水150200毫升 。 如饮用普洱茶, 每杯放510克 。 如用茶壶, 则按容量大小不小适当掌握 。 用茶量最多的是乌龙茶, 每次投入量几乎为茶壶容积的二分之一, 甚至更多 。 一样酝酿 。
茶叶消费也与消费者的饮酒习惯密切相关 。 在西藏、新疆、青海、铁观音的冲泡方法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 人们主要吃肉, 少吃蔬菜, 所以茶就成了生理必需品 。 他们一般喜欢喝浓茶, 在茶里加糖、牛奶或盐, 所以每次用茶比较多 。 华北和东北的广大劳动者喜欢喝花茶, 一般都是用比较大的茶壶, 茶的消耗量比较少 。 长江中下游消费者主要饮用绿茶或龙井、毛峰等名茶, 一般使用较小的瓷杯或玻璃杯, 每次用量不多 。 在福建、广东、台湾等省, 人们喜欢喝工夫茶 。 虽然茶具小, 但是用茶多 。
茶叶的数量也与消费者的年龄结构和饮茶历史有关 。 中老年人往往茶龄较长, 喜欢喝浓茶, 所以用茶较多 。 刚入门的年轻人喝茶比较多, 一般喜欢淡一点的茶, 所以用量要少一些 。
总之, 泡茶量的关键是掌握好茶水比 。 如果茶多水少, 味道会很浓 。 水少茶多会变淡 。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取4个茶杯, 等量放入3克同样的茶叶, 然后分别倒入50毫升、150毫升、200毫升的开水 。 5分钟后, 评价茶汤的味道 。 结果表明, 50毫升水的味道极强, 100毫升水的味道过浓, 150毫升水的味道正常, 200毫升水的味道较淡 。
【绿茶制作工艺的三要素,武夷山凤凰红茶】2.茶叶温度
古人对泡茶的温度非常讲究 。 宋代蔡襄在《茶录》中说:等汤最难, 不熟则起沫, 过熟则沉茶, 过熟则称蟹眼 。 在一个凹陷的瓶子里煮是无法区分的, 所以等待汤是最困难的 。 明朝的许次纾在《茶疏》中说的更具体:水一入箅子, 就要急煮, 一有松动的声音, 就盖上盖子, 告诉它又老又嫩 。 过了蟹眼, 水微出, 就是那一回;大浪沸腾, 旋转到寂静, 这是过时的;如果汤太老太香, 那就永远不要用了 。 以上, 泡茶烧水, 用大火煮, 不要用文火 。 建议只是煮沸和起泡 。 用这种水泡茶味道很好 。 如果水沸腾太久, 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水老了 。 此时, 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被蒸发, 茶的鲜爽口感大为逊色 。 开水, 古人称之为嫩, 不适合泡茶 。 由于水温低, 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不易泡出, 使香味低而淡, 茶叶漂浮在水面上, 不方便饮用 。
泡茶水温的控制主要看喝什么茶 。 高档绿茶, 尤其是各种嫩芽嫩叶名茶(名优绿茶), 不能用100的沸菊花茶变绿水冲泡 。 有时为了保持和提高水温, 冲泡前需要用开水烫一下茶具, 冲泡后再将开水倒在壶外 。 如果喝砖茶, 水温更高, 砖茶在锅里打碎煮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