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茶叶科学出现以前 , 我国有关茶的知识和科学技术 , 集中也主要表现在古代茶书之中 。 我国自陆羽《茶经》首创茶学起 , 经唐、宋二代的发展 , 古代或传统茶学至明代中期和清代初年的这一阶段 , 达到了一个极其发展和娴熟的阶段 。
不妨先从我国古代茶书的撰刊数字上作些分析 。 我国历史上究竟撰刊过多少种茶书 , 因散佚情况严重 , 可能现在谁也难以得出一个确数 。 比较而言 , 已故著名农史专家万国鼎教授的《茶书总目提要》 , 比较详细一些 。 据《茶书总目提要》收录 , 我国从唐至清 , 共查得茶书98种 。 其中唐和五代的茶书有7种 , 宋代茶书25种 , 明代55种 , 清代11种 。 当然 , 这里所说的“茶书总目” , 也不是指历史上的古代茶书 , 就全而无漏 。 事实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 如就笔者所知 , 我手头即还有万国鼎先生所不录的10多种茶书或存目 。 不过 , 从总的方面来说 , 万国鼎所搜录的茶书虽还不全 , 但如果将一代代的茶书进行分开单列 , 多少还是能够看出和反映我国古代茶书或传统茶学的一些发展趋势的 。
【传统茶学的由盛转衰】
下面 , 我们就以《茶书总目提要》所列的茶书作些具体分析 。 上面我们把明清茶书是分开统计的 , 如若我们把这两代茶书合在一起 , 那么 , 在明清二代552年时间中 , 撰刊的茶书总数就达到66种;其余的32种 , 则是唐宋包括元代在内750年中撰写的 。 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出 , 明清的时间比唐宋要短 , 但其时撰刊的茶书 , 却超过唐宋一倍还多 。 如果我们再深入一步 , 把明、清二代的茶书砍头去尾作一突出 , 就能更加说明我国传统茶学发展的繁荣和成熟时期 。
在明代的55种茶书中 , 属于明代初期的茶书 , 只有朱权《茶谱》和正统年间撰刊的《茶马志》二书 。 所以 , 明代茶书 , 确切说主要是明代中期和后期的茶书 。 明代中后期的53种茶书 , 再细分 , 属于中期的茶书只有10种 , 其余的43种 , 全部为明代后期的撰刊 。 清代的茶书怎样呢?在清代11种茶书中 , 属于清前期的有7种 , 3种年代无考 , 只有程雨亭撰写的《整饬皖茶文牍》一书 , 是清末光绪后期所撰刊的 。 这里顺便指出 , 程雨亭的这篇文牍 , 实际只是其给当时江宁的南洋大臣所写的一份要求整顿徽州茶商的报告;严格说 , 这只是一份档案不能算是一本茶书 。 就算它是一本茶书 , 如果把这本书和明代前期的2本以及清代3本成书年代不详的茶书 , 从明清茶书中加以剔除的话 , 那么我们不难发现 , 在剩下的明清60种茶书中 , 全部都是在明成化至清雍正的300多年间撰刊的 。 换句话说 , 也即在这段时间中 , 撰刊的茶书 , 占我国古代全部茶书61.2%还多 。 其实 , 在明中期至清前期的300多年中 , 如果把这期间撰刊的茶书再区分一下 , 我们又不难发现 , 明中期的百年左右时间 , 所出10种茶书 , 仅占这时期整个茶书的16.6%;至于清初90多年所出的7种茶书 , 更是只占这时茶书的11.6% 。 也即是说 , 明中期和清前期撰刊的茶书 , 相加也只占28.3% , 其余71.67% , 全部是明后期的100多年中撰刊的 。 上面具体分析表明 , 如果说明中期至清前期是我国古代茶书或传统茶学的盛期的话 , 那么 , 明代中期 , 只是我国传统茶学盛期的序幕;真正的盛期或者我国传统茶学的巅峰 , 则是明朝后期;至于清代前期 , 当是我国古代茶书由鼎盛的终极 , 走向衰落的开始 。 事实也是如此 , 我国古代茶书或传统茶学在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和淀积 , 登越明朝后期的高峰和走完清初盛期之路以后 , 就基本退出了历史 ,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萧条和沉寂以后 , 代之而起的 , 便是近代的茶叶科学技术了 。
推荐阅读
- 多饮绿茶促健康
- 冯玉祥饮茶境界茶系国运民生
- 喝茶如何不失眠
- 绿茶中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 茶道-饮茶启蒙,茶叶枕
- 土家族茶道-喝恩施油茶汤,陈皮酒
- 北京玉泉 世界著名的春天,厦门茶博会
- 制作功夫茶、选茶、取水都很讲究,铁观音茶功效
- 普洱这里香浓,中国茶叶品牌
- 医疗保健的宠儿,祛斑养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