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茶里的“功夫”】小时候 , 看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品啜酱油般的工夫茶 , 不禁感到好奇 , 我曾备足喝中药汤的勇气 , 皱着眉喝下去 。 初喝似嫌其苦 , 那苦过之后便充满着回味无穷的甘香 , 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 。 闽南人把工夫茶看得比大米还重要 , 把它与人生所有的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寻根谒祖、婚丧喜庆、敬老尊贤、交朋结友、和解矛盾等等无处不是以茶当先 , 几乎家家户户都置备有工夫茶具 。 一泡工夫茶 , 几多人情味 , 每当你进了门 , 主人便会立刻泡沏起工夫茶 , 一杯浓香爽喉的茶汤 , 一番亲热顺耳的话语 , 为你驱走疲倦 , 带来温馨 。 闽南的工夫茶 , 据说是缘起渔家人总结了日常吃鱼腥 , 容易引起胃肠不适 , 需用浓茶解之等经验而诞生的 。 到后来 , 人们把它当作一种乐趣 , 一种嗜好 , 以及一种民风 。 即使贫困年代 , 肚子缺少油脂“生了锈” , 也还是热衷此道 。 一些外地朋友问我为何工夫茶亦称“功夫茶” , 莫非与武有关?其实非也 , 我们习称有学问有技艺为“有功夫” , 因为品工夫茶须一整套精巧的茶具、独特的技艺、奇趣的礼节、幽雅的氛围 。 我想 , 日本茶道不外也是如此这般吧 。 茶谚云:“文章风水茶 , 识货没几个 。 ”这说的是品工夫茶的学问 。 我从小接触过许多老茶人 , 他们很讲究工夫茶的三要素 , 这就是“一茶二水三火” 。 水以山泉最佳 , 燃料以橄榄核或无杂烟味木炭为上乘 , 茶叶是闽南特产的半发酵乌龙茶 。 装壶前要先用沸水烫壶 , 喻之“贵妃淋浴” 。 然后 , 装入六七成茶叶 , 须搭配三分之一茶末放中层才显得茶叶香浓 , 此道工序谓之乌龙入宫 。 冲泡时水壶要提得高高 , “高山流水”才能使茶味释放快 。 继之是“春风拂面(刮泡沫)”、“关公巡城(倒茶)”、“韩信点兵(点茶)”、“赏色闻香(看茶)”、“品啜甘露(喝茶)” 。 著名的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世时 , 对工夫茶有“三泡说” , 他说:“茶最好是第二泡 , 第一泡如十二、三岁的幼女 , 第二泡如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妙女 , 第三泡则如少妇 。 ”这的确是将工夫茶拟人化的精妙比喻 。 工夫茶是一种极为讲究的泡茶技法 , 之所以叫工夫茶 , 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法极为讲究 , 并且起码需要孟臣罐、若琛杯、玉书锅、红泥烘炉“四件宝” 。 要泡沏出一杯可口的香茗 , 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 , 缺一不可 。 这是因为饮茶器具 , 不仅是饮茶时不可缺少的一种盛器 , 具有实用性 , 而且饮茶器具还有助于提高茶叶的色、香、味 。 同时 , 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 , 本身还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 收藏玩赏价值 。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 。 斟工夫茶要低、快、匀、尽、匀 , 指的是一二三、三二一斟茶 , 为之“关公巡城” 。 尽 , 指的是不留余汤在壶中 , 要点滴分配到各杯 , 喻之“韩信点兵” , 茶汤不宜斟过满 , 茶谚“茶七酒八” , 过满会被视为欺客 。 品工夫茶更有学问可言 , 品者三口也 , 若一口饮下 , 会被认为不雅 。 喝工夫茶要现沏现喝 , 闽南人有句常言:“冷茶薄酒伤胃 。 ”茶主人招呼客人饮茶总习惯说:“来 , 热得好!”即使三伏酷暑也不例外 , 不明就里的人也许会感到好笑 。 喝着、想着、看着 , 那一瓯瓯茶汤真是泡浸着人生的滋味 , 传谕着知识的营养 。 因而 , 即使是目不识丁的人 , 也能开口说古道今 , 俨然腹有文墨 。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文化 , 这或许可以称之为熏陶 。
推荐阅读
- 元宵节为什么打灯笼 元宵节打灯笼的由来
- 老姜黑糖的功效与作用老姜黑糖禁忌人群
- 棉花和腈纶棉的区别 腈纶棉和棉花哪个暖和
- 汤圆的寓意 汤圆代表什么意思
- 穿版模特薪资是怎么算的
- 如何寻找创业伙伴?
- 高考后表白的成功率是多少
- 生橄榄的功效与作用 生橄榄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身份证422开头是哪个省份人 422开头的身份证是什么地方
- 路由更换,上不了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