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和禅的关系

【茶道和禅的关系】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有一首和歌写道:
茶道无非点茶烧水
喝而知其事
这首和歌的意思是不能用一般常识简单地来解释的 。 茶道只是烧水煮茶这样的事 , 似乎谁都明白 , 但谁都不容易明白 。 这里表达的深刻含义 , 只有深入修行 , 通达茶道奥义的人才能够领悟 。 不深入地品味那深处之意是不行的 。 后来这首歌被改为:
茶道无非点茶烧水
喝而知其本
说真的 , 这首歌非这么改不可 。 这个“本”字 , 是茶道的精神所在 , 而领悟茶的精神是最为重要的 。 说茶道只是烧水、点茶、喝 , 并不是茶道的全部 , 而属于茶事之一 。 在茶道 , 不用说有日常的实际生活 , 也有其艺术 , 乃至宗教生活 。
例如:日常的行住坐卧 , 进退举止都非常严格 。 茶席的清洁、置物 , 道具的摆放也都非常讲究细致周密 。 这是茶道的艺术性 。 没有面向这一切的广泛能力是不行的 。 从建筑、绘画、工艺品 , 直到园艺 , 茶人对此所持有的趣味 , 皆着眼于茶道文化 。 他所有的好恶 , 都表现着茶道的特色 , 渗透着茶道的艺术之美 。 因此 , 自己自身的见解以及思考方法也渗透在这种艺术之美中 , 而这种渗透在艺术性中的东西又渗透着茶道精神 。 继续深入这种渗透 , 便和宗教相通 。
就宗教意义上来说 , 绝大多数人会从禅的修行起步 , 为领悟其精髓而精进修行 。 例如:茶祖珠光参一休和尚、绍鸥参大林和尚、利休参古溪和尚、还有宗旦参清严和尚等 。 他们各自达到了极高的悟境 , 从而尽可能地体悟到了茶道的精神 。 然后 , 他们还继续积累实际的修行经验 , 直到悟出禅的精髓为止 。 像千利休就从大德寺的古溪和尚处获得“三十年饱参之人”的印可 , 还有宗旦的悟境也是许多禅僧所不及的 。 宗旦甘于清贫 , 在枯淡的生活中 , 写出了表现茶道精神的著作 , 千古流传 。
所以 , 《山上宗二记》一书中说:“茶道出自禅宗 , 为僧人所行 。 珠光、绍鸥皆如是 。 ”《南坊录》中也说:“以佛法修行得道 , 乃茶道第一大事也 。 ”千宗旦在《茶禅同一味》一书中 , 更进一步地主张茶即禅、禅心茶之说 , 并以身印证之 。
茶道和禅的一致之处在于使一个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扩展 , 产生积极的意义 , 直至他精神体系的最终点 , 茶和禅便会和而为一 。 用茶道的专用语来说 , 那就是“佗” 。 也有人称之为:“露地空草庵” 。 那空草庵所贯穿的意义 , 正是茶道的根本原理 。
闲静露地 浮世之外
洒落一切 心中尘埃
这是千利休的一首名诗 。 此处的露地不是简单的庭院 , 而是世俗之外的茶道境地 。 不满世俗生活 , 难以再居于其中时 , 舍弃那个世俗的社会 , 从中摆脱出来 , 成为“幽寂”人 , 过“幽寂”的生活 , 这就是茶道人生 。 这种生活体系中有一道栋梁 , 那就是禅的修为 。
虽然有人认为茶人是厌倦世俗生活、脱离现实世界的人 , 但未必如此 。 茶人并非是厌世、悲观 , 才从那些世俗生活中超越出来 。 摆脱现实生活的苦恼 , 创造新的积极的生活 , 才是茶道生活的归结 。 茶道生活绝非厌世和遁世那样消极的事情 , 而是安乐的、建设性的、大乘佛法的生活 。 这在禅的悟道方面是经常说到的 。
首先 , 作为禅的特征 , 第一点便是“不立文字” 。 禅在一开始就不是用语言来加以说明的 。
禅总是令人自悟自得 , 自悟始于茶余饭事的实际生活 , 如同奴仆 , 任人驱使 。 己在茶余饭事中有所开悟 。 有学问也好 , 艺能优秀也好 , 全部将之舍弃 , 从学徒开始做起 , 这是禅在教导方法上的特色 。 禅有其实践性 , 有以心传心的珍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