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功夫茶——旧式茶道流行于中国闽南和广东潮汕地区 , 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饮酒艺术 , 也是当地庄严的待客礼仪 。 在清朝 , 据说功夫
link">茶的烹饮方法 , 源出于陆羽的<<茶经>> , 只是器具更为精致 。 今日我们如果从品饮的角度来看 , 工夫茶确实是对陆羽烹大佛龙井茶艺术的一种继承与发展 。
工夫茶有一整套与众不同的古色古香的茶具 , 人称“茶房四宝” 。 一是“玉书碨” , 是一只赭褐色的扁形的陶烧水壶 , 容水仅200毫升左右 , 二是潮汕风炉 , 用以生火烧水;三是孟臣罐 , 一种小型精致的宜兴紫砂壶 , 相传出于一代紫砂名匠惠孟臣之手 , 大小若鹅蛋 , 容水仅50毫升左右(器小茶香易发);四是若琛瓯 , 一种小得出奇的白瓷茶杯 , 只半个乒乓球般大小 , 通常四只为一套 , 放在一个椭圆形的瓷盘中 。 四宝齐备 , 方可烹饮 。
工夫茶所用茶以乌龙茶为主 , 也有用工夫红茶的 。 工夫茶的冲饮方法 , 别具一格 。 先取洁净的泉水 , 洗涤茶具 , 放入茶盘 , 用木炭生火 , 待茶碨中水开 , 将孟臣罐、若琛瓯一一烫过 。 继而在孟臣罐中投入半壶以上的茶叶 , 冲入沸水至壶口(讲究一点的 , 还将头道茶水到去 , 用以再烫茶盅) 。 冲时需高“冲” , 就是将茶碨里的沸水 , 从茶壶上方二三十厘米的高处直冲下去 。 这种高冲法 , 可使壶里每片茶叶都能在滚水里翻动 , 充分受热 , 并能把茶叶的杂质冲激上水面 , 溢出壶外 。 水满至罐口时 , 用壶普洱茶喝法盖刮去表层浮沫后当即加盖 , 以保香气 。 有时怕水温不够高还可以用沸水淋浇盖上盖的茶壶 , 俗称“淋壶” , 以发茶性 。 壶在盘中 , 以水满而止淋 , 随即也可敷上干净的热毛巾以绿茶有哪些牌子保温 。 然后将四个小茶盅(若琛瓯)排成方形 , 杯口相连 。 待片刻后 , 茶有香气溢出时 , 便可提壶转圈 , 将茶汤依次注入四个小盅内 , 以保证每盅之内 , 茶汁浓度一致 。 这种转着倾注的方法 , 传统上称为“关公巡城” 。 斟茶时要“低斟”就是用壶嘴贴着盅面斟茶 , 这样可以避免发出声响 , 也不会使茶汤泛起泡沫 。 注到最后一点一滴时 , 还要转着往四个小盅内滴茶(当地人认为这是茶之精华所在) 。 此举 , 传统上称为“韩信点兵”工夫茶茶壶小 , 壶把更小 , 所以提壶斟茶 , 须用大拇指和中指夹住壶把 , 食指则轻轻按住壶盖 。 等到“韩信点兵”时 , 食指又把壶盖轻轻推开一点 , 这样茶汤就可以滴干净了 。 饮完一轮再饮下一轮时 , 要用滚水烫杯净杯 , 这也有一定的规矩与技巧 。 先在一只盏中注满滚水 , 然后把盏内水倒入另一盏中 , 这时用三个手指拿着盏 , 让盏的边沿浸在那只盛满滚水的盏中 , 然后灵巧地用三个指头使茶盏在手中轻轻转动 , 这样盏沿都经滚水涮了一遍 。 茶入杯后 , 不能马上就喝 , 按工夫茶的规矩 , 应先举杯 , 置于鼻端 , 闻一下扑鼻而来的浓郁的香味 , 然后才啜茶入口 , 让茶汤在口中慢慢回旋 , 辨其真味 。 为此 , 近年来港台一带的工夫茶更配以径小壁深的“闻香杯” , 以助细赏茶香 。 此时 , 口鼻生香 , 喉吻生经 , 周身舒坦 。 饮工夫茶 , 重在细细品尝 。 工夫茶可谓是中国一种古风犹寸的茶道 。
推荐阅读
- 手工折纸图解教程—糖果
- 折纸教程——收纳盒,礼品盒的折法
- 拯救U盘之——轻松修复U盘“无法访问”的故障
- 如何优雅地用C语言实现阶乘运算——四种方法
- 夏季药膳食疗——菊花茶
- 怡清源茶业在农博会上表演功夫茶,白茶的泡法
- 纪念碑谷2攻略——第十二章 果园
- 夏天手工——荷花手工制作
- 怎么用桃核做手串——核桃手串
- 手工 折纸之——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