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和谐社会与茶文化茶文化在中国的流传历史十分悠久, 积累了深厚的底蕴, 盖因茶叶生产起源于中国, 茶俗茶礼形成于中国 。 中国的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的覆盖面, 深入到千家万户 。 当今世界面临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 中国也正在缔造和谐社会 。 与世界和平与和谐社会相一致, 中华茶文化的作用显得格外突出 。 在历史上, 中国茶文化曾经载誉着和谐社会的使命, 羽化于山川异域, 慧泽于民俗风情, 让无数人从茶的“和谐”中得到熏陶 。 茶成了传播中华文明及其礼仪规范的媒介 。 在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宏大工程中, 继承和发扬中华茶文化, 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建设和谐社会, 仍然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 如果我们推动中华茶文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促进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 茶的沟通能力会更加明显 。 在这毛峰的泡法个意义上说, 茶是和谐社会的文明通道 。 一、茶文化与文明修养从功能上讲, 茶具有健身怡神、醒脑开智的功效, 经常饮茶可使人神采焕发;茶还具有明目养颜、涵养神思的作用, 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 民间有“食怡养身, 歌怡养心, 茶怡养筋”的说法, 这实际上是调养家的养生格言 。 经过数千年的实践证明, 茶叶本身具有抗衰老、抗幅射、抗癌症、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益神智、美容颜等一系列保健功效 。 经常饮茶, 能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 提高身体素质 。 况且, 茶是一种大众饮料, 人们在日常饮用中即可达到保健效果 。 加大茶的饮用量, 减少其它酒类饮料、碳酸饮料和化合饮料的饮用量, 将会有效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 。 如果我们从人的身体感受方面来观察饮茶活动, 会发现茶本身含有兴奋因子, 但这种兴奋因子不会使人失去理智, 相反, 还会使人更加明睿 。 这是茶在物质方面的积极作用 。 人们饮茶, 可以体验茶的平和作用, 怒者气有所消, 厉者声有所减, 心情烦闷者能够得到舒缓, 情绪波动者可以调解而静化 。 学界曾有“快日明窗闲试墨, 寒泉古鼎自煎茶”的联语, 反映出文人儒士的修养情调;又有“从来名士能评水, 自古高僧爱斗茶”的诗咏, 体现出饮茶者知识境界 。 这说明茶对人的精神有调节作用 。 中国自古流传的品茶、点茶的操作模式, 从烹茶和茶艺的结合中增加饮茶者的感受 。 比如说点茶, 内容很丰富, 早在宋代蔡襄的 《茶录》 中, 已将点茶技艺分为炙茶、碾茶、罗茶、候汤、 盏、点茶等程序, 每道程序都讲究心境的平和 。 唐代人煮茶已有 “三沸水”之说:一沸, “沸如鱼目, 微微有声”;二沸, “边缘如涌泉连珠”;三沸“腾波鼓浪” 。 水在刚三沸时就要烹茶;再煮, “水老, 不可食也 。 ”(见 《茶经?五之煮》 ) 。 南宋罗大经认为, 点茶应该用“嫩”的沸水, “汤嫩则茶味甘, 老则过苦矣 。 ”( 《鹤林玉露?茶瓶汤侯》 ) 。 因此, 他主张在水沸后, 将汤瓶拿离炉火, 等停止沸腾后, 再冲泡茶粉 。 这样才能使“汤适中而茶味甘” 。 正式点茶时, 先将适量茶粉用沸水调和成膏, 再添加沸水, 边添边用茶匙击拂, 使茶汤表面泛起一层浓厚的泡沫(即沫饽), 能较长时间凝住在杯盏内壁不动, 则为成功 。 人们之所以这样用心地对待饮茶, 完全是在追求茶的感染力 。 在不同的地区, 中国人有着不同的饮茶风习 。 北京茶人注重民俗风味和文化格调, 他们在茶室中不但摆设茶品茶点, 还增加曲艺、戏剧和综艺的表演;在一些茶事中, 还有人引入了禅茶模式, 利用佛光禅韵来烘托饮茶情调, 给人以度身世外、净化心灵的感觉 。 北京茶馆业主喜欢营造静心品茗的气氛 。 上海在饮茶风格方面更显 “精致”, 不但对茶叶本身相当挑剔, 而且讲究茶舍茶具, 海派饮茶“精致”融入到茶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之中, 就像上海女孩一样秀美 。 广东人所说的饮茶还包括吃点心和聊天的意思, 他们理解的“茶”, 其范围要比外省为广 。 由于经商成风, 人们喜欢到茶楼谈生意, 茶楼便成了生意圈中的一个联络点和接待处, 一般说来, 广东大茶楼都修得很气派, 要想在广东加大茶文化的力度, 恐怕还要讲究一点排场 。 然而不管你从哪一个角度看, 任何地区的茶文化都是和谐的、文明的 。 中国茶文化的和谐氛围并非空穴来风, 它是在中国儒家文化熏陶下才培养得如此和谐 。 众所周知, 孔子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不但在中国社会上进行了千年滋育, 而且在人们的行为规范上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我们无论从哪一个切入点进入中国文化, 都离不开孔子思想的感染 。 1988年1月, 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要从2500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 ”实际上, 中国茶始终感悟着孔子思想的的精髓, 只要我们穿透茶生活的时空隧道, 就一定会发现, 饮茶本身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无数细胞, 孔子倡导的“仁”的博爱准则和“礼”的行为规范, 与饮茶活动中所体现的感情交流与礼节文明是那样天人合一, 以至于所有饮茶的中国人都能无形地感受到一种文化的陶熏 。 孔子之“道”已经穿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位 。 因此, 我们倡议, 用“孔子茶道”来充实中国茶文化, 强调茶之有“道”为孔子之“道”, 我们于此所得到的, 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冠名权, 更是一种思想理念的张扬 。 就算孔子当时未饮茶, 中国茶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也从未脱离过先哲定义的轨迹 。 从这个意义上说, “孔子茶道”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感情与先哲智慧, 同时也让孔子思想在另一个领域内获得释放 。 在茶文化方面多宣扬孔子, 应该是一个主渠道, 同时也加强文明修养的一个好
推荐阅读
- 泰迪比熊区别
- 泰迪和比熊的区别
- 英短美短区别
- 比熊犬和泰迪哪个贵
- 如何在移动端和桌面下载Twitter视频、图片资源
- 灵柩和素问出自哪本书 灵枢和素问有啥区别
- 支付宝怎么接收好友的赏金红包与使用
- 喜马拉雅FM QQ授权登录
- 15的因数有3和5对吗15的因数有3和5对吗
- 寒食古诗意思解释和主题思想 《寒食》古诗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