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发茶性,原来紫砂这么牛

  “常见人评壶时这么说:这壶 , 泡茶还可以 , 当实用品了 。 似乎此壶一无是处 , 只适合泡茶用了 , 语气里不无一丝轻蔑的意思 。 然而 , 挑一把泡茶用的壶 , 真的那么简单么?我们且看看古人说关于紫砂泡茶的话:
李渔在《杂说》说:“茗注莫妙于砂 , 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
文震亨在《长物志》说:“茶壶以砂者为上 , 盖既不夺香 , 又无熟汤气”
《茶疏》说:“以粗砂制之 , 正取砂无土气尔”
我想 , 很多用过现代紫砂泡茶的人 , 看了这些话 , 心里不免有些嘀咕 。 古人是喝多了在瞎扯 , 还是经验之谈?
不管怎样 , 我们似乎都需要先了解紫砂的发茶性 , 才能对这些说法有所定夺 。
注: 本文为主观经验之分析和总结 , 目的是为了分享经验 。 不期望所有人都认同 , 也无意就所提内容和人争辩 , 仅供参考 。
 

紫砂壶的发茶性,原来紫砂这么牛

文章插图
 
一、茶叶与茶汤
发茶 , 简单的说 , 是茶叶加水变成茶汤的一个过程 , 当然 , 其中茶具是少不了的 。
茶叶和茶汤 , 有其必然的关系 , 但它并不一定是线性的 , 或成正比的关系 。 但我们喝进嘴里的是茶汤 , 不是茶叶; 故要了解发茶性 , 我们还是需要提点一下这个人人皆知的事实 。
我想 , 我们大多都有用过紫砂 , 陶器 , 瓷器 , 玻璃 , 甚至塑料器皿泡茶的经验 。 先不管用的茶具质量如何 , 泡的是什么茶 , 如果我们有仔细的对比 , 就会发觉 , 用不同器皿泡出来的茶 , 口感是不一样的 。 这仅仅是品饮体验不一样?还是实际上 , 我们喝下去的 , 是不同的东西?
茶汤的口感上的差异 , 其实是代表了它内含物质 , 混合度 , 协调性 , 和存离状态等各类特征有所差异 。 综合来说 , 就是代表喝进去的茶 , 在品饮价值 , 和对人体实质上的影响 , 有所不同 。 也就是实效不同 。
 
紫砂壶的发茶性,原来紫砂这么牛

文章插图
 
二、发茶发的是什么
发茶发出来的 , 当然是茶汤了 , 要说是茶水也可以 。 然而 , 用不同茶具 , 在不同条件下发出来的茶汤 , 它们之间是什么样的一个关系?如何定质量的好坏高低?
要弄清楚这些关系 , 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基础理论上的参数如逼热性 , 保温性 , 吸水率 , 透气性等 , 来做一些辅助性的分析 。 但如果以此作为主导性的分析 , 很快就会发觉自己因片面性的理解而得出反复和颠覆的结论 。 其根本原因是 , 泡茶这玩意 , 牵涉到好几个变数 , 连结果本身都是个变数 。 我们只能用应用科学的手法 , 来分析在特定材质 , 特定环境和条件之下 , 它的综合反应和结果 , 然后归纳出一个可重复预测的方向 。
最终 , 我们还是选择了以下四方面来分析和规类茶汤效果:
内含物质 - 从茶叶内提取 , 溶入茶汤内的各类芳香物质 , 各类酸醇成分和其他水溶性成分 。 其中 , 质量高和渗透力强的成分 , 如果分量够多够集中 , 品饮时就会有“韵”的感觉 。 如茶具有选择性的提取 , 会造成内含物质有所差异 。
混合度 - 内含物质和水的结合程度 , 它直接影响了品饮汤感 。 混合度好的茶汤 , 汤感结实 , 滋味在水里面 , 蕴香能力好的 , 还可以把茶香溶入茶汤里 , 品饮时舌面生香 , 甘芳可口 。 反之 , 喝起来则会有“空” , “寡” , 和茶水分离的感觉 。
协调性 - 内含物质的存在状态 , 是否能和谐和层次分明 。 协调力佳者 , 能在茶水混合后 , 按各类溶入物质轻重清浊规类 , 这增加了茶汤层次感和韵律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