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货大乱斗:“光腿神器”和它背后的数千玩家( 三 )


不自然、假白、穿上秒变假肢一直以来是主要槽点 , 这反映了工厂在外观调色上的“缺陷” 。 由于走红速度超乎意外 , 缺乏相应的市场培育和准备 , 买卖双方对产品的理解始终存在偏差 。
乍一看 , “光腿神器”仿真的颜色和传统的肉色打底袜极其相似 , 从外观上几乎判断不出 。 “部分代工厂在生产加工时完全照搬经验 , 决定成败的‘细节’优势被流水线淹没了 。 ”一位不愿具名的工厂人士称 。
投诉、差评、货不对版渐渐浮现 , “光腿神器”的存在也引发诸多质疑与讨论 , 大部分来自“看不懂”的男性 , 尤其当一双并不修身、也不逼真的“光腿神器”赫然出现在街头 。
“网红带火的只是概念 , 设计研发生产都在掉链子 。 ”在重庆某中高端商场经营丝袜档口的负责人向《商界》分析 , 早期在数十个品类中尝试卖过“光腿神器” , “客人接受度不高 , 品质和打底袜或同类丝袜比起还不太成熟 。 ”
第二个槽点是“有褶皱” 。 在众多买家秀和点评中 , “关节部位褶皱太明显”“一秒穿帮”等吐槽声此起彼伏 , 光腿效果大打折扣 , 尤其是采用“一体加绒”工艺的产品 。
可以看出 , “神器”效应成为卖点背后 , 对袜子这类更倚重技术、工艺迭代创新的生产线来说 , 许多工厂并未做好准备 。 摸着石头过河期间 , 品牌、工厂、消费者之间的角力愈发激烈 , 令这双敏感的打底袜因撕扯而“变形” 。
在销售端 , 一位袜品专卖店老板告诉《商界》 , 考虑到品类完整 , 几年前尝试卖过“光腿神器” , 会主动介绍给顾客 , 但该品类至今没有响亮的品牌 , 价格带也很模糊 。 “对常规品类来说 , 像‘光腿神器’这种产品都是不成熟的 , 专卖店大多不会考虑进货 。 ”
在生产端 , 固有的生产和设计模式遇到靠功能效应引爆的网红单品时 , 极易水土不服 。 “从一体加绒、双层 , 每家工厂的技术都差不多 , 可变空间太有限 。 ”上述人士分析说 , 要从流水线上诞生一双同时满足品牌和消费者想象力的实物是非常困难的 , “更难的是它还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 ”
产业链完整、集中 , 表面上看 , 其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品牌商的选择更多元 , 精细化运营的空间更大 。 而事实上 , 极易考验研发和品控 , 网红品牌的玩法和传统代工模式显然兴趣点并不在这里 。
产销之间更倚重“稳定的产能合作” , 模糊的产品标准和纯网红概念 , “光腿神器”的生产标准迟迟未建立……来自市场的质疑、差评和投诉 , 无不都在逐步消解“神器”光环 。
3
战火引出“直播间”
“光腿神器”走红背后 , 其实是女性表达真实自我的趋势 。 一位业内人士向《商界》分析说 , 常规打底袜的特征是刚需高频 , 一直处于冬季穿搭的附属地位;而在保暖、显瘦基础上 , “光腿神器”抓住的则是女性“再冷也要露腿”的潜在诉求 , 另辟一条全新赛道 , 是业界前辈和其他品类都未曾涉足过的 。
有人曾测试过 , 一双理想中的“光腿神器”可让腿围呈现4~6厘米的差距 。 “针对这双神奇打底袜的技术升级一直在持续 。 ”业内某人士告诉《商界》 , 热销多年来 , 即便厂货泛滥、缺乏响亮的垂直类品牌 , 但技术和工艺创新一直未停过 。
每一个爆款的诞生都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契机 。 “从主播每年不同的营销话术就知道工厂流水线当年的技术主题 。 ”上述人士坦言 , 在“自然”“无褶皱”“骨骼感”基础上 , 今年网红大V不约而同吆喝的“扯皮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