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01
对比分析假说
答:
对比分析假说:对比分析假说是拉多于50年代中期行为主义鼎盛时期提出的假说,认为第二语言的获得也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形成的结果 。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在学习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技能方法的隐性,这种影响有的起积极,促进的作用,叫做正迁移,有的起消极阻碍的作用,叫负迁移 。负迁移造成第二语言习得的困难和学生学习的错误,这就是对比分析假说 。这一假说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主要障碍来自于第一语言的干扰,需要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的难点和容易产生的错误 。
02
两河文明
答:
两河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Mesopotamia culture),或两河文明 。是指在新月沃土的两河流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主要由苏美尔、阿卡德、巴比伦、亚述等文明组成 。
03
儒学
答:
儒学;所谓儒,最早是指在奴隶主贵族中掌管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如巫、史、祝、卜等 。后来孔子出现以后,因其弟子众多 , 影响扩大,儒就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由孔子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 。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 , 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到汉武帝时代,儒学被推上独尊地位,指导中国社会生活达数千年 , 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脉 。汉代以后,儒学独尊,儒学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汉代的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杂揉阴阳五行,道、法诸家学说,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 , 建立起一个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理论支柱 。
04
自我效能感
答: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self-eficacy)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 。这一概念是班杜拉(1977)最早提出的,在20世纪80年代,自我效能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 也得到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 。不同自我效能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各有不同 。自我效能是自我做某特定的工作时对自己的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判定,具有未来导向 。
05
情感过滤假说
答:
情感过滤假说也称屏蔽效应假说 。第二语言课堂学习总是输入大于吸收 。人类头脑中这种对语言的堵塞现象,是由于情感对输入的信息起了过滤作用 , 称为情感过滤,或者说成为把输入挡在外边的屏障 。
【解析】见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第175页 。
成都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13∶00,起床,吃中饭;14∶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9∶00回宿舍休息……这位大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游戏,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 。大约两个月之后 , 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 , 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 。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
06
非语言交际
收到12123挪车短信有事吗?收到挪车短信多久挪走没事车主的手机上收到12123挪车短信是有事的 , 这是因为你的车辆停放的位置堵住别人的车辆了,也有可能是车辆停放的停车位是别人的停车位 。
答:
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之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身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沉默、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讲话的音量、时间观念、对空间的使用等等 。
【解析】见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第94页 。
07
翻转课堂
答:
翻转课堂译自 Flipped Classroom或 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 。
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 。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获得更真实的学习 。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 。互联网时代,学生递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
08
任务型教学
答:
任务型教学从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出发,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突出教学的情意功能,追求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目标上的均衡达成 。它强调教学中学生基本心理的满足,特别是归属感和影响力,具有较强的情感性 。它强调教学只有创造条件,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影响力,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 , 才会学得好 。任务型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情意色彩 。
09
教师的语言(teacher talk)和外国人语言(foreigner talk)
答:
教师的语言是第二语言教师为了达到第二语言交际的目的,对该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交往中有意识使用的目的语的系统的变体 。外国人语言是对外国人讲话的语言 。
【出处】《对外汉语教学引论》第349页 。
10
文化震荡症
答:
【情感过滤假说三大因素 情感过滤假说理论】又称文化休克,指在非本民族文化环境中生活或学习的人,由于文化的冲突和不适应而产生的深度焦虑的精神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各种生理和心理上的疾?。钛现氐氖焙蛏踔粱峄季癫』蛘咦陨?。
【出处】《跨文化交际概论》188页 。
老和尚治怪?。河懈鲂』镒? ,长得眉目清秀,画得一手好画,去年经人介绍 到省城一家私人画苑打工,专门画画出售 。他的画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所以老板也很欣赏他 。但不幸的是,半年后他竟得了一种怪?。?满脸肌肉横生,好好的面孔一下子变得疙疙瘩瘩出现了七条...
推荐阅读
- 百度ai 情感分析情感内容
- 情感过滤假说的主要内容 情感过滤假说定义
- 科普小知识双向情感障碍抑郁症
- 情感治愈
- 动物园假说百度百科 关键期假说百度百科
- 情感过滤器假说引申出的评价标准 情感过滤器假说
- 励志情感语录简介怎么写 情感励志号简介
- 情感假说理论 情感输入假说
- 情感励志图片 情感励志号简介
- 情感过滤假说国外研究现状 情感过滤假说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