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百姓都有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呢?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这是对我国古代小农百姓的真实写照 。
身为后人,我们对古人的生活,总是怀着一番遐想的 。古人的生活是怎样呢?他们平常吃的什么食物?穿的衣服又是什么样子呢?

古代的百姓都有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呢?

文章插图
中国的史书,历来被称为帝王家谱 。的确,史家们总是着重笔墨于王侯将相的征伐,而忽略对普通百姓的关注 。
所幸的是,还是有不少相关的古籍流传下来,笔者整合资料,今天就来谈谈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百姓的饮食风俗与衣着习惯 。
主食的种类与分布区域
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 , 因为地域不同气候不同,故而主食也有所不同 。其种类大概有黍、稷、稻、麻、麦、豆几种 。
稷是指小米,这种农作物奈高寒,有很强的生长能力 , 是为“五谷之长”;黍是指黄米,亦是北方的主要粮食之一 。《诗经·国风》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可见 , 这两种谷物是当时中原地区普遍种植的农作物 。
小米与黄米在古代有很多的名称,小米又被称为粟,其优良品种又称为梁,根据种类的不同,又有“黄梁”、“白黍”等名 。
古代的百姓都有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呢?

文章插图
稻,是指大米,因为需要温暖的气候与湿润的雨水 , 所以普遍种植于南方地区 。
麻,是指一种植物,其所结的果实称麻子,古称苴 。
麦,就是麦子 , 无需赘言 。这种农作物在战国时期普遍的种植于长江黄河地区 。春秋前期,周郑交恶,于是“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豆,在古代被称为菽,亦有大菽、小菽之分 。
豆在古代的地位似乎比稷等农作物还要高,据《墨子·尚贤》所言:“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孟子》亦言:“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这些记载都将豆类排在了首位,其地位可见一斑 。
以上几种谷物,是为春秋战国时期的主食 。
人们处理主食的方法大概有三:
其一,煮 。这大概是最常见的百姓的做法了;
其二,炒 。古代的军队,一般将谷物先炒熟,然后调和水来做干粮 。因为这一类干粮往往被放在壶内,所以有“箪食壶浆”之说;
其三 , 磨成粉,这种粉可和面制饼 。磨粉的过程称为“碾”,《太平预览》解释碾为:“石碢轹谷曰碾” 。
荤菜
荤菜的种类有很多,大致以牛、猪、羊、鸡、狗为主 。但在南方地区,渔猎盛行 , 故南方也有鱼、鳖、蚌等供人食 。
除了以上几类,人们还可以去野外捕猎 。《孟子》云:“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一句是劝诫人们按时节以进入森林伐木,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便知森林山泽等地是供人们随意进入而不加禁止的,所以人们也能进入山泽进行捕猎 。
对于肉类,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三种烹制方法:其一,煮成肉羹;其二,烧烤;其三,制成酱 。
春秋战国时期,大抵呈西周食肉的风俗,现列周代八珍于此:
淳熬:将美味的肉酱铺在饭上,再浇上特制的油 。
淳母:淳母与淳熬相似,只不过肉酱下面是用黍磨成粉后制成的饼 。
炮豚:先取一只小猪,宰杀后清洁干净内脏,然后在里面塞入枣子 , 再用芦苇将小猪包起来,外面涂上一层泥巴后,放在火上炙烤 。等泥巴烤干 , 将小猪取出,表面涂上一层稀粥 , 放入盛有油的鼎中煎炸,煎炸后再将鼎置于盛有水的锅中煮上三天三夜 。三天后,在食用时用肉酱与醋来调味 。
炮羊:参见炮豚 。
捣珍:将牛肉、羊肉、糜肉、鹿肉与璋肉中最嫩的里脊部分取出,搅拌在一起后反复的捶打,然后放入锅中煮熟,去掉肉膜后以肉酱、醋调味 。
渍:指用美酒浸泡被切细后的牛肉 。
熬:指将肉配上桂皮、姜、盐后烧烤 。
肝臀:将狗肝用肠脂包起来,随后用肉酱拌湿,放在火上烤 。脂肪烤焦时,肝也就熟了 。
西周八珍,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肉类食品的主要做法,但这类肉食却不是普通百姓能够吃得起的 。
奢侈的贵族们,吃肉的方法可多了去了 。吴王僚就是因吃“炙鱼”而被专诸刺杀,楚成王临死之际还想吃熊掌 。对于这些“肉食者”,平民百姓们只能在诗中发出他们的愤慨: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
春秋战国之时,虽然战乱频繁,但饮品可不少 。谈到饮品,酒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酒分为几类:比较淡的,清澈的,叫做清酒,也就是“澄”;还有一种甜酒,唤做“醴”;除此外还有白酒与香酒(鬯) 。
《礼记·内则》记载,当时的平民百姓,还可以有饴(糖稀)、蜜(蜂蜜)、浆、水、醷(梅浆)、粥 。这些饮品不仅可以供人饮用,还可以给食物调味,算得上是非常丰盛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蔬菜水果 , 有韭菜、苦菜、蔓菁、苦瓜、枣、柿、瓜、桃、李、梅、杏等数十类 。
值得一提的是,平民百姓与贵族的饮食差别非常之大 。贵族被称为“肉食者”,平民被称为“藿食者” 。《说苑·善说》记载,东郭民有祖朝者,上书晋献公曰:“草茅臣东郭民祖朝,愿请闻国家之计 。”晋献公派使者说:“肉食者已虑之矣 。藿食者尚何与焉?”《曹刿论战》中也记载,曹刿欲见鲁庄公,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由此可见,即便是这个时代的食品种类再丰富 , 底层的受苦大众依然只能食“藿”等粗劣食物 。
古代的衣着有很多名称,但从总体上来说 , 有内衣外衣两种 。内衣有泽、襦、褰、裈之类 。
《秦风·无衣》中说:“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这个“泽”貌似只是说内衣 , 并无上下身之分;又见于《陌上桑》中记载:“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襦”是有具体意思的,指的是上身所穿的内衣短袄;褰与裈则是指下身所穿的内衣了 。
外衣的种类就更多了 , 上身穿的叫也叫“衣”,下身穿的裙叫“裳”,衣与裳会有一根丝带相连,这是当时普遍的穿着,有的甚至会在腰间佩戴玉或宝剑以示其身份 。还有长衫、袍等外衣也是当时的穿着 。不同的地区、季节 , 穿着自有其差异,贵族与平民的穿着亦是如此 。
孔子云:“当暑袗絺?nbsp;, 必表而出之 。”这是说夏天的,这个时候穿由葛布所制的单衣,但里面还是要穿内衣的;“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这是说睡衣,长约一身半;“亵裘长,短右袂 。”皮裘要做的长一些,右边袖子短一些;“羔裘玄冠不以吊” , 不穿羔羊皮袍、戴黑色帽子去吊丧......
孔子之所言,虽是在礼崩乐坏的乱世中寻求“复古” , 但礼仪是根植于习惯的,而习惯又是难以改变的,故而孔子之所言,也是可以为我们所参考的 。
中原地区与少数民族也有所不同 。中原地区是束发、衣服右衽,但少数民族是披发、衣服左衽 。这种风俗习惯一直持续到后世,“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 。
【古代的百姓都有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呢?】

    推荐阅读